野老柴门日日开,且无栏槛碍飞回。
劝君莫入珠帘去,羯鼓如雷打出来。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燕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野老柴门日日开,
且无栏槛碍飞回。
劝君莫入珠帘去,
羯鼓如雷打出来。
中文译文:
乡村老人的柴门日复一日地敞开,
没有栏杆或门闩妨碍鸟儿回归。
劝告你,不要进入华美的珠帘内,
羯鼓的声音如雷一般被敲打出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乡村老人的生活情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人们追求真实、自然的劝告。
首先,诗人描述了乡村老人的柴门日复一日地敞开,暗示着他们过着简单而宽容的生活。柴门的敞开象征着对外界的开放和包容,让自然与人相互交融。没有栏杆或门闩阻挡着鸟儿的回归,显示了乡村的宁静和自由,也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接着,诗人劝告读者不要进入华美的珠帘内。珠帘象征着繁华富贵的世界,可能代表着尘世的名利和虚荣。诗人的劝告是希望人们不要陷入虚妄的追求,而是保持真实和朴素的生活。这里,诗人批判了世俗的追求,呼唤人们回归本真的内心,不被功名利禄所迷惑。
最后两句“羯鼓如雷打出来”,通过形象的比喻,再次强调了真实和自然的重要性。羯鼓是一种古代乐器,其声音宏亮、嘹亮。诗人将羯鼓的声音比作雷鸣,表达了真实而有力的声音会震撼人心、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思考。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呼唤人们不要被虚假的外表所迷惑,而是要倾听真实的声音,找到内心的归宿。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真实和自然的向往,对功名利禄的批判,以及对人们保持真实本真的劝告。它通过对乡村老人的生活描绘,展示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而非被外在的虚妄所迷惑。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愁与发相形,一愁白数茎。有发能几多,禁愁日日生。古若不置兵,天下无战争。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太行耸巍峨,是天产不平。黄河奔浊浪,是天生不清。四蹄日日多,双轮日日成。二物不在天,安能免营营。
当初相见。君恨相逢晚。一曲秦筝弹未遍。无奈昭阳人怨。便教恩浅情疏。隔花空望金舆。春晚不拈红粉,碧窗自录仙书。
宁忍千日饥,野葛不可烹;宁枉百里途,捷径不可行。自古风俗坏,善土亦沦胥。橘柚禹包贡,後世称木奴。
龙烛飞空雪渐无,光摇穷巷丽金铺。妓楼遽喜春生座,席户浑惊粟在肤。剡水不须乘兴去,饭山犹是作诗臞。自怜白发疎慵客,拥被高舂梦未苏。
庐山之下仙佛之庐,多公题扁,予熟其体矣。而今见其帖,大抵小则遒而大则婉。岂所施有异,而笔法亦随以变。遒而不流于介,婉而不失其健,予犹愧乎知书之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