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帔红襟艳争浓。
光彩烁疏栊。
香为小字,瑞为高姓,道骨仙风。
此花合向瑶池种,可惜未遭逢。
阿环见了,羞回眼尾,愁聚眉丛。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眼儿媚》是宋代朱敦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紫帔红襟艳争浓。
光彩烁疏栊。
香为小字,瑞为高姓,道骨仙风。
此花合向瑶池种,可惜未遭逢。
阿环见了,羞回眼尾,愁聚眉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以形容女子的妩媚动人之态。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形象描写,表达了对女子妆饰华丽、美丽动人的赞美之情。诗中还暗示了女子的高贵出身和道德修养,以及她们与仙风道骨相得益彰的特质。然而,这样的美丽之花未曾得到应有的赏识,作者对此表示惋惜。
赏析:
这首诗以华丽的词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魅力。首句“紫帔红襟艳争浓”,通过紫色和红色的装饰来形容女子的妩媚之态。接着用“光彩烁疏栊”来形容女子的容貌,光彩闪烁,犹如珠帘上的宝石。诗中提到“香为小字,瑞为高姓”,暗示了女子的美德和高贵出身。而“道骨仙风”一词则进一步强调了她们的道德修养和高尚品质。
然而,尽管女子的美丽和品质如此出众,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和机会,这是作者表达的一种遗憾和失望。最后两句“阿环见了,羞回眼尾,愁聚眉丛”,描绘了女子因为被人们忽视而感到的羞愧和不满,她们的眼神流露出羞怯和愁思,眉头紧锁。
整首诗以华丽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女子美丽的赞美和对她们遭遇的遗憾之情。这首诗既是对女性美的歌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和价值的限制,以及作者对此的思考和感受。
谁敲白石生热烟,举头见岭思回鞭策。修竹林间有寒甃,莫打渴乌教近前。
恩颍求归今几时,布衣犹在老刘师。龙章旧有世人识,蝉蜕惟应野老知。昔葬衣冠今在否,近传音问不须疑。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操持纪纲地,喜见朱丝直。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崛起扶刘氏,兼资将相才。臣心虽自切,天命若为猜。古壁空遗像,荒榛只旧台。斯人今不见,落日更徘徊。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早闻南国翠娥愁,曾见书飞故国楼。远客寒天须剪烛,美人清夜恰同舟。玉台传得争千首,金管吹来坐两头。从此烟波好乘兴,万山春雪五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