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燕春台(送徐意一)》

绣地残英,画空飞絮,东风又送春归。
雨足郊_,相将翠密成帷。
燕莺犹恋芳菲。
向枝头、叶底依依。
留春不住,绿波渺渺,碧草萋萋。
锦帆开晓,彩仗迎熏,峰回路转,月淡天低。
红云影里,群仙报道班齐。
九奏箫韶,算人间、无此埙篪。
步新堤。
金鼎调羹也,梅子黄时。

作者介绍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知监利县。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宝庆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

作品评述

《燕春台(送徐意一)》是一首宋代赵以夫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燕春台(送徐意一)》

绣地残英,画空飞絮,
东风又送春归。
雨足郊原,相将翠密成帷。
燕莺犹恋芳菲,
向枝头、叶底依依。
留春不住,绿波渺渺,碧草萋萋。

锦帆开晓,彩仗迎熏,
峰回路转,月淡天低。
红云影里,群仙报道班齐。
九奏箫韶,算人间、无此埙篪。
步新堤。金鼎调羹也,梅子黄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场景,以及送别徐意一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抓住了春天的细微变化和美丽景色,表达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人生离别的情愫。

诗的开头“绣地残英,画空飞絮,东风又送春归”展现了春天的到来。花瓣随风飘落,细雪般的柳絮在空中飞舞,东风又将春天带回来,营造出一种温暖欢快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雨足郊原,相将翠密成帷。燕莺犹恋芳菲,向枝头、叶底依依”描绘了郊野中春雨的丰沛,形成了一片翠绿的屏障。燕子和黄鹂依然留恋着芳菲的景色,不愿离去。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送别场景。“留春不住,绿波渺渺,碧草萋萋”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但春天终究无法停留,绿色的波浪渐渐消失,草地也变得黯淡。

“锦帆开晓,彩仗迎熏,峰回路转,月淡天低。红云影里,群仙报道班齐。九奏箫韶,算人间、无此埙篪。”这几句描绘了离别时的热闹景象,锦帆张开,在晨曦中迎接离别的人,山峰回环,月亮淡淡地挂在天空。红云中出现了群仙,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形成一个壮丽的场面,诗人对离别场景进行了华丽的描绘,表达了对徐意一的深深思念。

最后两句“步新堤。金鼎调羹也,梅子黄时”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离别时的心情。诗人希望徐意一可以踏上新的道路,前程似锦,就像煮饭时金鼎调羹,正值梅子成熟的时节。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离别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春天和友人的眷恋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和表现力。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特色,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于春天和离别的复杂情感。

  • 《朝中措(四用韵)》

    夜来梦绕宛溪干,啼_梦中酸。过了他乡寒食,白鸥剗地盟寒。云溪雨壑,月台风榭,借与人看。得似野僧无系,孤藤杖底挑单。

  • 《葆清值雨二首》

    积雨将旬浃,都无一日表。檐寒多雀噪,路滑少人行。云气连山暗,霜威彻骨清。更怜敧枕处,终夕听泉声。

  • 《司马宅》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萧条司马宅,门巷无人过。唯对大江水,秋风朝夕波。

  • 《次高若虚韵》

    时事口慵说,性灵诗可陶。客中三日阴,江头风浪高。六年寄此邦,鸥鹭皆心交。烟波迥自如,应笑吾生劳。世路转偪仄,旅鬓空萧骚。既往若电梦,所得真毫毛。岁月解欺人,木落江之臯。勿谓吾甚衰,得酒犹能豪。旧游固可恋,归盟那得逃。负暄依茆檐,儿辈供爬搔。

  • 《送石贲归吴兴》

    同志幸同年,高堂君独还。齐荣恩未报,共隐事皆闲。访寺临河岸,开楼见海山。洛中推二陆,莫久恋乡关。

  • 《挽孙少卿四首》

    圣主更新大化年,趋朝正预拔茅连。青华上厕郎星列,近密光陪卿月联。垂蹑从班提从橐,遽萌归兴乞归田。至今士论追怀处,第诵南山景行篇。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