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村西菊花潭,
行至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
鸡犬空在家。
中文译文: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走到村西的菊花潭,
天已经傍晚了。
主人登高去了,
只有鸡犬留在家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寻访菊花潭主人为题材,表达了孟浩然游历时未能与主人相会的遗憾之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行至菊花潭时,时间已经晚上傍晚,太阳已经倾斜,暗示了诗人行程的漫长,而主人的远离则让诗人感到遗憾。菊花潭可能是一座以菊花为主题的园林,但在时间和空间上,诗中并未直接表达出对菊花潭的描述,而是通过描述主人未与诗人相会,间接表达了对菊花潭的向往和憧憬。
其次,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中。这两句表达了主人的离去与诗人的孤单。主人登高可能是指登上山岭或高处观赏美景,而诗人在这里暗示了主人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追求。而鸡犬空在家,则暗示了诗人孤独的身影。鸡犬作为农村中普通人家的牲畜,它们的出现强调了人们的离去,诗人在这里通过鸡犬的存在感,凸显了自己的孤单和凄凉。
整首诗四行简练,字字珠玑,以寥寥数语展现了诗人游历时的孤独和对美好的向往。通过主人的远离和鸡犬的留守,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心灵寄托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简短的叙述和抒情,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凄美的意境,给人一种遗憾和思索的感觉。
绁足饲饥鹰,鹰饱意未平;伏枥岂不安,老骥终悲鸣。士生固欲达,又惧徒富贵。素愿有未伸,五鼎淡无味。茅屋秋雨漏,稻陂春水深。长歌倾浊酒,举世不知心。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
熟读执事文,恍如入宝山。瑰异千万种,一一无可删。瑶草既俯拾,珠树亦仰攀。美玉不知数,照映穹壤间。大者中圭瓒,小者堪佩环。居然郊庙器,胡为委荆菅。嗟余颇识宝,对之清涕潸。携寘蔀屋内,虹气惊市阛。常恐阳虎辈,窃去亡繇还。何当变姓名,袖出函谷关。
桃花春水涨,之子忽乘流。岘首辞蛟浦,江中问鹤楼。赠君青竹杖,送尔白蘋洲。应是神仙子,相期汗漫游。
湖榭从来与众同,况于清晏奉群公。驱车即日趋翔凤,就馆初寒听过鸿。霜雪满髯仍自壮,珠玑落笔不知穷。太平鱼鳖今咸若,岂系区区一老翁。
男儿鼎珍食,富贵倚稽古。不然东山车,稳载十眉女。可怜强项令,俗尘塞肠腑。端如溧阳尉,老诉食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