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寻道士,映竹羽衣新。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
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宪宗时,召为祕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衆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俄復用为祕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画为屏障。集一卷,今编诗二卷。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山阴寻道士,
映竹羽衣新。
侍坐双童子,
陪游五老人。
水花松下静,
坛草雪中春。
见说桃源洞,
如今犹避秦。
中文译文:
在山阴寻找道士,
皎洁的竹影映着他新锦绣的羽衣。
他坐在一旁,身边有两个侍立的童子,
还有五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陪伴他闲游。
水波在松树下柔和地流动,
庭院里的花卉在雪中依旧绽放如春。
听说有一个桃源洞,
它至今仍然躲避着烽火和动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益在山阴寻找纪道士(纪道士是指修道成仙的人)的过程。纪道士是一个神秘的人物,穿着华丽的羽衣,他的身边有侍立的童子和陪伴的五位老人。在寒冷的冬天,水波柔和地流动,在松树下静谧地绽放。诗人听说了桃源洞的传说,这个地方在古代被认为是一个安宁、祥和的地方,它逃避了战乱和混乱。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场景,展示了作者对桃源洞这种理想境地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纪道士和五位老人可能象征着道教的修仙者,他们代表着追求永恒、超越尘世的道路。作者通过寻找纪道士来表达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够像桃源洞一样远离世俗的纷扰和战乱。
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幽静的感觉,既有对纪道士这种神秘人物的向往,又有对理想境地桃源洞的追求。这首诗充满了遥远、神秘的色彩,带给读者一种超越尘世的美好愿景。
不谓于兹世,而能有若人。藤萝为遮屋,图史漫娱身。安邑谁为令,黔娄自守贫。他时独行传,端可并麒麟。
相逢月下是瑶台,藉草清樽连夜开。月日酒醒应满地,空令饥鹤啄莓苔。
卜居得幽胜,景物无升沉。峰峦环郛郭,松竹排园林。时时破寂寥,悠悠赖鸣禽。於焉自有得,天籁皆余音。
觳旦其差,有牲在条。工祝致告,为俎孔硕。肸乡是期,祚我明德。备兹孝钦,式和民则。
轮囷一片出无心,未许苍苔久见侵。六月旱田天不雨,愿将肤寸霈为霖。
一径凉飚响万松,青霞紫雾秘灵峰。寒生列洞前溪雨,声到诸天午夜钟。仙顶月高犹驾鹤,阴潭云起旧降龙。出尘境界无多地,已上金庭第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