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
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
窦巩,字友封,登元和进士。累辟幕府,入拜侍御史,转司勋员外、刑部郎中。元稹观察淛东,奏为副使,又从镇武昌,归京师卒。巩雅裕,有名于时。平居与人言,若不出口,世称嗫嚅翁。白居易编次往还诗尤长者,号《元白往还集》,巩亦与焉。诗三十九首。
《寻道者所隐不遇》(又名《于鹄诗,题作访隐者不遇》)是唐代窦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篱外涓涓涧水流,
槿花半点夕阳收。
欲题名字知相访,
又恐芭蕉不奈秋。
译文:
篱外细细的涧水流淌,
槿花在夕阳的余辉中渐渐凋零。
我想题上名字以示相访,
但又担心芭蕉树无法承受秋天的凄凉。
诗意: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寻道者的心境和遭遇。诗人呈现了篱外细细的涧水流淌的景象,以及夕阳余辉中渐渐凋零的槿花。寻道者想要题上自己的名字,以表示自己的身份并寻找隐者,但他又担心自己的存在会干扰芭蕉树在秋天的凄凉时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寻道者内心的纠结和矛盾。篱外的涧水流淌和凋零的槿花都是自然景象的象征,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诗人表达了寻道者的孤独和迷茫。寻道者渴望与隐者相会,但又担心自己的存在会破坏秋天的宁静。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犹豫使得诗词充满了哲思和诗意。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寻道者的心境和遭遇,诗人传达了对于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以及对于隐逸生活和自然之美的向往。这首诗词在唐代文学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思。
麦田下种稻田乾,秋尽江南亦未寒。水净风微船牵慢,莼花蕰草尽堪看。
蘋小蒲叶短,南湖春水生。子近湖边住,静境称高情。我为郡司马,散拙无所营。使君知性野,衙退任闲行。行携小榼出,逢花辄独倾。半酣到子舍,下马扣柴荆。何以引我步,绕篱竹万茎。何以醒我酒,吴音吟一声。须臾进野饭,饭稻茹芹英。白瓯青竹箸,俭洁无膻腥。欲去复裴回,夕鸦
问长江、几分秋色,三分浑在烟雨。何人折尽丝丝柳,此日送君南浦。帆且驻。试说著、羊裘钓雪今何许。鱼虾自舞。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年年事,流水朝朝暮暮。天涯长叹飘聚。衾寒不转钧天梦,楼外谁歌白紵。君莫诉。君试按、秦筝未必如钟吕。乡心最苦。算只有娟娟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老去居然懒出门,故乡零落暗消魂。岁寒道义唯松竹,伴我东溪沙水村。
新诗盈道路,清韵似敲金。调格江山峻,功夫日月深。蜀笺方入写,越客始消吟。后辈难知处,朝朝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