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人寂寂心寥廓,迷者忙忙到处错。
普观迷悟实无因,祗这如来大圆觉。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是宋代释印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在修行道路上的迷惑和觉悟的主题。以下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悟人寂寂心寥廓,
领悟者的内心宁静而空灵,
迷者忙忙到处错。
迷失者却忙碌着,四处迷茫地错过了真理。
普观迷悟实无因,
普遍观察迷茫和觉悟都没有原因,
祗这如来大圆觉。
只有如来的大圆觉是唯一的彻悟。
这首诗词通过对迷与悟的对比,表达了一个人在修行道路上的状态和境界。诗人认为,那些迷失的人忙于追求外在的事物,却无法获得真正的觉悟。相反,真正悟道的人内心寂静而开阔,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诗中提到的“如来大圆觉”指的是佛教中的最高境界,也是诗人认为唯一能够带来真正觉悟的境界。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对迷与悟的对比,呼唤人们要从繁琐的日常生活和迷茫中解脱出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觉悟。它提醒人们要抛弃浮躁的追求,回归内心的宁静,通过深思熟虑和智慧的积累来获得真正的悟道。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寂静与启迪,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睡里闻风雨,吾行拟暂停。起来搔首坐,喜见一天星。
石榴未拆梅犹小,爱此山花四五株。斜日庭前风袅袅,碧油千片漏红珠。
紫牡丹开竞洛豪,春风吹面看栽桃。琼琚多少非初服,却笑梅花不入骚。朱顶千年去不回,两峰南北白云堆。谁人得似黄公子,不爱闲花尚爱梅。
何方应雨落,此地只凉生。杯酒偶相属,晤言聊叙情。登楼念王粲,促席想渊明。乡里无新故。情亲总弟兄。
绿橘生西山,得自髯翁家。云此接活根,是岁当著花。俛仰乃十霜,垂蠹纷相遮。芳意竟寂莫,枯枝谩槎牙。风土谅非宜,翁言岂予夸。会令返故山,高深谢污邪。石液滋旧根,山英擢新葩。黄团挂霜实,大如崆峒瓜。当有四老人,来驻七香车。
苏子出俦辈,翩如天际鸿。才华刮眼膜,文字愈头风。岂止千人见,真当四海空。老夫虽耄矣,此论不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