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雪树惨黄云,剑甲参差百万军。
不用寒光苦凌铄,若论官况冷於君。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雪树》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李新。这首诗以雪树为主题,通过描绘雪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冷酷无情的官场环境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巴山上的雪树黄色凄凉,云彩低垂像剑和甲的百万军队。寒光不再刺眼耀眼,但是官场上的冷漠胜过了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树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对官场冷漠和无情的思考。巴山是指巴蜀地区,雪树的黄色凄凉暗示着严寒的冬天。云彩低垂如剑和甲的百万军队,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也暗喻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冷酷无情。寒光不再刺眼耀眼,意味着官场的光芒已经黯淡,不再具有吸引力。诗的最后一句“若论官况冷於君”,通过对比雪树的凄凉和官场的冷漠,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环境的失望和思考。
这首诗词虽然篇幅简短,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官场冷漠现象的触动和思考。通过雪树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官场冷酷无情的批判和对真诚温暖的期盼。整首诗意味深长,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
入林不厌深,避世不厌独。倦飞鸟知还,毋惮下乔木。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独倚小阑干。许多山。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出了长于过了桥,纸钱风裹树萧骚。若无六代英雄骨,牛首诸山肯尔高。
执别而来二十春,忽飞书意一何勤。四方岂是少贤士,千里犹能思故人。世态见多知可否,物情谙久识疏亲。我今老去甘衰朽,无补明时卧洛滨。
霏霏寒日陨清霜,勃勃阴风出土囊。尺木未阶龙久蛰,衔芦不稳雁斜行。仕涂田舍成三已,世态江湖合两忘。无术忧民缘底瘦,一杯豆粥爇心香。
茅檐入竹低,旷野时寓目。寂寂农家春,新秧满田绿。何时稻登场,秋山响蓬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