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杞梓必兼收,未信英雄老一裘。
彭泽不妨聊束带,巴东何事叹孤舟。
会须取印大如斗,宁羡封侯曲似钩。
咄咄那庸如许事,尊前且食蛤蜊休。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雪晴后书怀》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这首诗以雪晴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的怀念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中的第一句“明堂杞梓必兼收,未信英雄老一裘。”,通过对明堂和杞梓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之情。明堂是古代帝王举行祭祀的地方,杞梓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树木。这两者的并存,象征着对古代英雄和传统文化的怀念和传承。
接下来的两句“彭泽不妨聊束带,巴东何事叹孤舟。”,通过地名的提及,暗示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思念。彭泽和巴东分别是江南和巴蜀地区的地名,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和远离家乡的感叹之情。
接着的两句“会须取印大如斗,宁羡封侯曲似钩。”,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和地位的冷漠和不屑。作者认为官职虽然重要,但并不是他所追求的目标,宁愿追求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
最后的两句“咄咄那庸如许事,尊前且食蛤蜊休。”,表达了作者对庸俗琐事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作者倡导在尊贵的场合也能享受简单的美食,蛤蜊象征着平凡而美好的生活。
整首诗以雪晴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古代祭祀、地名和对功名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传统和功名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冷漠和对自由自在、简单生活的向往。通过对传统与现实、功名与自由的对比,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
读了碑文读祭诗,冷看遗像立多时。郎当岭上生云处,山鸟山花忆老师。
歙州江见底,录事亦如之。休吏早封印,访僧閒著棋。旧鞍羸马出,矮屋破帘垂。行处与住处,官清人不知。
怪底微禽似有知,区区舌吻竟奚为。欲将终日能鸣巧,深为当时远害思。布谷尚应勤播种,春畦何事较公私。谁如独占催科考,无复阳城恨拙迟。
兰茁梅枝两竝奇,高标真不负深知。风轻雨细春寒夜,正是清香发越时。
两眉轩然,意像无寄。而服如此,又不离世。鉴中壁上,处处皆是。简斋虽传,文殊无二。
怪若奇峰巧若何,衣冠到此苦无多。自惭登览非能赋,敢觊雕镌尚不磨。古寺残僧犹记忆,岚烟嶂雨几嘘呵。旧题莫辨苍苔迹,多谢梅仙为剪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