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岩左斸东岩,驱使淮山指顾间。
招信上流总奔赴,僧伽孤塔政弯环。
今来古往空陈迹,远草斜阳秪惨颜。
走马看山真懡罹,忙中拾得片时间。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盱眙军东山飞步亭和大守霍和卿韵》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盱眙军东山飞步亭和大守霍和卿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杏花岩左斸东岩,
驱使淮山指顾间。
招信上流总奔赴,
僧伽孤塔政弯环。
今来古往空陈迹,
远草斜阳秪惨颜。
走马看山真懡罹,
忙中拾得片时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盱眙军东山飞步亭和大守霍和卿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的开头描述了杏花岩和东岩,以及淮山的美景。作者通过驱使淮山指点东岩的方式,展示了自然景观与人的互动。
接下来,诗中提到招信上流总奔赴,表达了人们对消息的渴望和追求。僧伽孤塔政弯环的描绘,展示了历史遗迹的庄严和曲折。
然而,今来古往的历史已经空陈迹,远草斜阳下的景色只剩下凄凉的颜色。走马看山,作者感到懡罹(忧愁),但在忙碌之中,他仍然能够拾得片刻的时间,欣赏这片景色。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为背景,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示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活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竹梧满秋庭,萧萧凉气早。孤灯照跏趺,高僧坐来晓。风清鹤梦醒,云淡钟声杳。尘事永相忘,心空众缘了。
万里闽中去渺然,孤舟水上入寒烟。辕门拜首儒衣弊,貌似牢之岂不怜。
一口吸尽西江水,马师家风擢然起。老庞俯伏嗣芳尘,古也今也谁如此。超然道与若人交,南游浩意未相饶。风清骨秀眼寒碧,玉井冰壶冻不消。羌床孤卧净名室,无住无依脱虚溢。渊然一默乃全提,不二门开肖当日。佛事圆来作归想,出门歧路平如掌。到家儿女独圞头,相对无言得真赏。
树德岂孤迈,降神良并出。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正悦虞垂举,翻悲郑侨卒。同心不可忘,交臂何为失。清路荷前幸,明时称右弼。曾联野外游,尚记帷中密。新恸情莫遣,旧游词更述。空令还辱和,长叹知音日。
冬虽无火抱元阳。夏绝清泉饮玉浆。蜡烛不烧明性烛,沉香无用*心香。三年赤脚三年愿,一志青霄一志长。守服山侗环堵内,无恩相报害风
古庙里头回避得,纸钱堆畔暗嗟吁。闲神野鬼皆惊怕,只为渠侬识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