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须终定,阳秋岂易评。
麈毛空自落,牛耳可谁盟。
好恶不相似,是非无太明。
客来倦酬对,坚坐听松声。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虚谷志归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它充满了哲理和禅意。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虚谷志归十首
月初即须确定,阳光的秋天并不容易评价。象征祥瑞的麈毛已经落下,但牛耳却找不到可信的盟友。好与恶之间难以辨别,是与非也没有绝对的明确。客人来访,我已感到疲倦,不愿再回应他们的称赞。我坐在这里,专心倾听松树的声音。
诗意:
这首诗词以抒发作者对人生境界和价值取向的思考为主题,通过描述月初的景象、象征物和客人的来访,展现了方回对于人世间的虚妄与真实的思考。诗人认为人们对于善恶、是非的判断常常模糊不清,而客观的事物和自然的声音却能给予人以真实和安宁。
赏析:
《虚谷志归十首》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月初的景象和阳秋的评价,以及麈毛和牛耳的象征,暗示了人生中的变幻无常和价值观的相对性。诗中的客人来访,可以理解为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诗人坚持保持内心的宁静,并专注于倾听松树的声音,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真实的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折射出作者对人生、人性和真实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在喧嚣和琐碎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对真实的追求,倾听自然的声音,寻找心灵的栖息之所。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老松如枯骸,短松覆儿发。城中薪价高,斤斧不进伐。难长虬龙姿,免藏虎豹穴。樵童出山暮,步拘挑新月。
歌舞相从六换年,秦筝已断下能弦。荷花满眼垂杨绿,肠断清宵月正圆。
潋色岚光暖更妍,阴晴恰称养花天。恼人春事浓於酒,得意莎茵软胜绵。欲把风光供翰墨,直须仗屦蹑云烟。知君已作东山兴,缓步何辞十里阡。
昭代才难叹,宗盟世有人。千钧定晚试,一角信逢真。政拟寻梅共,还经折柳新。青云看稳上,回首楚江春。
不遇修寺日,无钱入影堂。故来空礼拜,临去重添香。僧得名难近,灯传火已长。发心依止后,借住有邻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