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劫尘沙积窦岩,十方诸佛共同参。
多宝闻经亲涌现,故非柏梓与松杉。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这是一首宋代释印肃创作的诗词,名为《行住坐卧三十二颂》。诗中描绘了历劫尘沙积聚在窦岩中,十方的佛陀共同参加。多宝闻经,亲自涌现,因此与柏梓和松杉不同。
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表达了深刻的诗意。历劫尘沙积聚在窦岩中,象征着凡尘的烦恼和困扰,而窦岩则代表了内心的安静和宁静。佛陀们的到来象征着智慧和觉悟,他们共同参加,意味着众生都可以得到救度和指引。多宝闻经的涌现则象征着佛法的传播和普及,它们超越了柏梓和松杉这些常见的树木,显示了佛法的卓越和特殊性。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它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仰慕之情。历经历劫的尘沙、窦岩和佛陀的到来,都展现了佛教信仰的深厚内涵。其次,诗中的意象和隐喻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历劫尘沙和窦岩的对比,呈现了内心的安宁和超脱,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和修行的思考。最后,诗中的艺术表达也值得赏析。通过精心选用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凝练而深沉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中沉浸于宁静与虔诚之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劫尘沙、窦岩和佛陀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它通过意象和隐喻的运用,引发读者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并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
坡头车败雀啄粟,桑下饷来乌攫肉。乘时投隙自谓才,苟得未必为汝福。忍饥蓬蒿固亦难,要是少远弹射辱。老农辍耒为汝悲,岂信江湖有鸿鹄。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山横碧立并雄岷,大阜洪川共降神。心合云雷清祸乱,力回天地作阳春。非熊德愧当周辅,称杰叨惭首汉臣。何幸腐儒无一艺,得为门下食鱼人。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蜀庸无与守,魏吃浪成名。血已洿砧机,魂犹饕酒牲。柏溪融雪泻,玉案倚云横。潴薙莫留迹,山川方气平。
积雨初过湘水满,夕阳荡金接天远。影挂寒罾江步斜,红残茅檐沙巷晚。小艇泽畔收钓缗,鼓枻沧浪歌濯缨。醉眼西望送沉轮,系缆篱根穿锦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