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净烧汤不离坑,慈和三昧益群盲。
十方诸佛皆如是,岂效披毛业报生。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中文译文:
无论行走、停留、坐卧,共有三十二种颂赞。
护净烧汤不离坑,慈和三昧益群盲。
十方诸佛皆如是,岂效披毛业报生。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佛陀在行走、停留、坐卧等各种状态下所表现出的三十二种颂赞。第一句表达了佛陀为了拯救众生,不辞劳苦,像烧开清净的汤一样,始终坚守在修行的道路上。第二句揭示了佛陀以慈悲和般若智慧,帮助众多盲目的众生。最后一句呼应了佛陀的境界,指出了十方世界的诸佛都以相同的方式行事,而不是效法一些追求虚名的功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佛陀的慈悲和智慧,展现了佛法的核心价值观。诗人通过描述佛陀的行为,揭示了佛法的真谛,即佛陀无论在何种状态下都以利益众生为己任,不忘初心,不为功德或名誉而行事。诗词中的三十二种颂赞,象征着佛陀的无限智慧和慈悲心,以及他对众生的无私奉献。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表达,传达了佛陀的伟大境界和佛法的普遍价值。它提醒着读者,不论处于何种状态下,我们都应该以慈悲和智慧去面对世界,用行动来利益他人,不被功德与名誉的追求所左右。这首诗词具有启发人心、引导人们追求正道的作用,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
秋光拍塞小村墟,高下人家意自如。屋底四蚕抽蛹细,墙头三桂着花疏。握儿早秫酒无限,杓子晚菘虀有余。大似元丰年界好,天应容我老樵渔。
朱檐日转轩窗冷,碧嶂云低草树香。山影倒沈波底月,夜阑相对写寒光。
依倚秋风气象豪,似欺黄雀在蓬蒿。不知羽翼青冥上,腐鼠相随势亦高。
昔戍蚕丛北,频行凤集南。烽传戎垒密,驿远客程贪。春尽花犹坼,云低雨半含。种畲多菽粟,蓺木杂松柟。妇汲惟陶器,民居半草庵。风烟迷栈阁,雷霆起湫潭。城郭秦风近,村墟蜀语参。快心逢旷野,刮目望浮岚。考古时兴感,无诗每自惭。嘉陵最堪忆,迎马柳毵毵。
归来不省醉还醒,只怪谯门打一更。秉烛径穿梅下过,此身真在雪中行。
白云深处草堂闲,曾伴支公薄暮还。独上孤舟欲西去,倚樯回望祇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