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火出木烬灰烟灭,黑白无纤可作师。
喻若春风融腊雪,普令冷暖□偏枯。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火焰消失、灰烟散尽的场景,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

诗意:
诗的开篇描述了火焰熊熊燃烧,但最终化为灰烬,烟雾消散。接着,诗人以黑白无纤的形象来比喻这一过程,意味着火焰既没有颜色也没有质地,无法成为师傅的对象。随后,诗人提到春风融化冬雪,使寒冷和温暖不再分明。最后一句是不完整的,无法确定诗人的意图。

赏析: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通过火焰的消逝和灰烬的散去,寓意着一切事物都是瞬息即逝的。火焰的燃烧和消失象征生命的起伏和终结,黑白无纤的描写强调了事物的虚幻和无常。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世间事物的深刻认识。

诗中提到的春风融化冬雪,暗示着万物变化的循环和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作者可能希望表达的是,无论是火焰的燃烧消失,还是冬雪的融化,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现象,它们都寓意着事物的变化和转化。生命的起伏如同火焰的燃烧,而冬雪的融化则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然而,最后一句诗中的空缺部分无法确定其具体含义,因此无法准确解读。这种未完成的句子也给人留下了一些思考的余地,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来填补这个空缺,进一步思考生命和事物的意义。

总的来说,《行住坐卧三十二颂》以火焰和灰烬的消逝为基础,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事物无常性的思考和对生命变化的洞察。它呈现了一种虚幻和深邃的诗意,引发人们对生命和自然规律的思考。

  • 《清明前十日大雪二首》

    五花素色逼窗檐,纸帐重将布被添。天为韶阳太妖治,故令剪水作清严。

  • 《句》

    千里水云归泽国,一帆烟雨挂秋江。

  • 《和大雪折木》

    季秋木叶未全落,西风卷云飞雪作。奔腾倾倒来不停,顷刻山川失寥廓。白头老翁仰天叹,一生未见可吁愕。但悲无食饥冻死,何暇更议阴阳错。樵车不来椽数尽,仰彻屋茅烹苋藿。坐愁穷腊安可度,律管未改初冬朔。我居堂前有大榆,百年老干龙鳞剥。夜声疑是神物伐,参天大枝脆如斮。

  • 《武康附夜航入京》

    今晚后溪风色顺,暑威未肯回凉信。独泛官河雨气收,野林鸦落归无阵。听钟摇出港汊重,新塘光现横空龙。松头暝破月色吐,油云散尽回千峰。

  • 《涉江采芙蓉》

    六月江南天,家家出采莲。并舟青雀近,分歌绿水连。看花误是面,摘叶戏成钿。夕阳归渡口,更觉晚妆鲜。

  • 《冬初酒熟二首》

    霜繁脆庭柳,风利剪池荷。月色晓弥苦,鸟声寒更多。秋怀久寥落,冬计又如何。一瓮新醅酒,萍浮春水波。酒熟无来客,因成独酌谣。人间老黄绮,地上散松乔。忽忽醒还醉,悠悠暮复朝。残年多少在,尽付此中销。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