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火出木烬灰烟灭,黑白无纤可作师。
喻若春风融腊雪,普令冷暖□偏枯。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火焰消失、灰烟散尽的场景,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

诗意:
诗的开篇描述了火焰熊熊燃烧,但最终化为灰烬,烟雾消散。接着,诗人以黑白无纤的形象来比喻这一过程,意味着火焰既没有颜色也没有质地,无法成为师傅的对象。随后,诗人提到春风融化冬雪,使寒冷和温暖不再分明。最后一句是不完整的,无法确定诗人的意图。

赏析: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通过火焰的消逝和灰烬的散去,寓意着一切事物都是瞬息即逝的。火焰的燃烧和消失象征生命的起伏和终结,黑白无纤的描写强调了事物的虚幻和无常。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世间事物的深刻认识。

诗中提到的春风融化冬雪,暗示着万物变化的循环和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作者可能希望表达的是,无论是火焰的燃烧消失,还是冬雪的融化,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现象,它们都寓意着事物的变化和转化。生命的起伏如同火焰的燃烧,而冬雪的融化则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然而,最后一句诗中的空缺部分无法确定其具体含义,因此无法准确解读。这种未完成的句子也给人留下了一些思考的余地,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来填补这个空缺,进一步思考生命和事物的意义。

总的来说,《行住坐卧三十二颂》以火焰和灰烬的消逝为基础,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事物无常性的思考和对生命变化的洞察。它呈现了一种虚幻和深邃的诗意,引发人们对生命和自然规律的思考。

  • 《九月四日过增口道中》

    秋光拍塞小村墟,高下人家意自如。屋底四蚕抽蛹细,墙头三桂着花疏。握儿早秫酒无限,杓子晚菘虀有余。大似元丰年界好,天应容我老樵渔。

  • 《冷泉亭》

    朱檐日转轩窗冷,碧嶂云低草树香。山影倒沈波底月,夜阑相对写寒光。

  • 《鹘》

    依倚秋风气象豪,似欺黄雀在蓬蒿。不知羽翼青冥上,腐鼠相随势亦高。

  • 《顷岁从戎南郑屡往来兴凤间暇日追怀旧游有赋》

    昔戍蚕丛北,频行凤集南。烽传戎垒密,驿远客程贪。春尽花犹坼,云低雨半含。种畲多菽粟,蓺木杂松柟。妇汲惟陶器,民居半草庵。风烟迷栈阁,雷霆起湫潭。城郭秦风近,村墟蜀语参。快心逢旷野,刮目望浮岚。考古时兴感,无诗每自惭。嘉陵最堪忆,迎马柳毵毵。

  • 《多稼亭宴客》

    归来不省醉还醒,只怪谯门打一更。秉烛径穿梅下过,此身真在雪中行。

  • 《将之霅溪寄别择梧师》

    白云深处草堂闲,曾伴支公薄暮还。独上孤舟欲西去,倚樯回望祇青山。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