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风波恨,孤帆日夕征。
山连吴树绿,江入汉源清。
鬓乱将成葆,心摇不后旌。
销魂千里外,宁是忆蒪羹。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行舟汉口》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泽国风波令人悲伤,孤舟日夜奔波。山脉连绵,吴地的树木郁郁葱葱;江水流入汉源,清澈见底。头发凌乱将成白发,内心动摇无法追随旌旗。心灵被痛苦销魂,千里之外,只愿忆起家乡的蒪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行舟于汉口一带的景象,抒发了他对祖国风云变幻的忧伤之情。诗人孤独地驾驶船只,不分昼夜地奔波于江水之上。在他眼前,连绵的山脉使吴地的树木呈现出郁郁葱葱的绿色,江水从此汇入汉水,清澈见底。诗人感慨自己的白发即将凌乱成一头,内心动摇不安,无法随波逐流地追随旗帜。他的心灵被痛苦所困扰,使他的思绪游离在千里之外,只能回忆起家乡的美食蒪羹来安慰自己。
赏析:
《行舟汉口》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江水上行舟的景象,同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风云变幻的忧虑。诗人通过描绘山脉、树木和江水的美景,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然而,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痛苦却与这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心灵被外界的变故所困扰,无法安心行舟,也无法忘怀起故乡的温暖和美好。整首诗以诗人个人的经历为主线,通过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情感的折磨,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谁氏夸豪力,琳宫一手开。光辉动金碧,潇洒绝尘埃。煮石洞中火,流霞天上杯。篮舆穿翠樾,只为听琴来。
寰中风穴不一处,斯井乳化能伏流。暗接高源常秘惜,不离陌路自清幽。土囊空艳高人赋,水品难逢处土收,宴坐岩头默斟取,清凉此意与谁谋。
荒郊白骨卧枯莎,有鬼衔冤苦奈何。半夜数声凄枕席,十年几度惨干戈。英魂无托子孙绝,史笔不知忠义多。欲反髑髅生世乐,近来富贵亦消磨。
淮阳学舍旧相依,常诵曹溪第一机。却到江西心有悟,回看过去事皆非。孤舟远适身如寄,二顷躬耕道自肥。欲看齐山君去否,闲中徒侣近来稀。
石路崔嵬云上头,北云南雪此鸿沟。谁人题作踟蹰岭,不到山心不当游。
河流有深曲,舟子莫能知。弭棹临沙屿,微吟西日驰。平明春色霁,两岸好风吹。去去川途尽,悠悠亲友离。汉宫成羽翼,伊水弄参差。为惜淮南子,如何攀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