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湘潭道,只家松竹林。
山连梅外远,春入柳边深。
征骑虽欣霁,耕犁久望阴。
貂裘嗟已敝,犹怯老寒侵。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行湘潭道》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驿湘潭道,只有我家的松竹林。
山峦连绵延伸至梅花外,春天渗入柳树深处。
征骑虽然欣喜天气晴朗,但农民的犁耕却期盼久雨阴天。
我悲叹着已经破旧的貂裘,它依然惧怕寒冷的侵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李曾伯行走在湘潭道上的情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中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对比,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湘潭道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第一句描述了湘潭道上的古驿和作者家的松竹林,给人一种宁静古朴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山峦连绵和春天的到来,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机。第四句则转向农民的期盼,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了不同人群对天气的不同需求。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物事易旧的感慨,以及对寒冷的畏惧。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将自然与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和时光的感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这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思考,给人以静谧和思索的氛围。
流水保尝有竞,閒云本亦无心。静者不殊云水,悠然自乐山林。
东门送客道,春色如死灰。一客失意行,十客颜色低。住者既无家,去者又非归。穷愁一成疾,百药不可治。子贤我且愚,命分不合齐。谁开蹇踬门,日日同游栖。子行何所之,切切食与衣。谁能买仁义,令子无寒饥。野田不生草,四向生路岐。士人甚商贾,终日须东西。鸿雁春北去,秋风
衾凤犹温,笼鹦尚睡。宿妆稀淡眉成字。映花避月上行廊,珠裙褶褶轻垂地。翠幕成波,新荷贴水。纷纷烟柳低还起。重墙绕院更重门,春风无路通深意。
贤侯辟士礼从容,莫恋泉声问所从。雨露初承黄纸诏,烟霞欲别紫霄峰。伤弓未息新惊鸟,得水难留久卧龙。我正退藏君变化,一杯可易得相逢。
羸疾止还作,已过秋暮时。但当名百药,那更谒三医?强饭幸如昨,清游元有期。新霜宜野店,行矣不须疑。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遥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