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新正吟》

蘧瑗知非日,宣尼读易年。
人情止于是,天意岂徒然。
立事情尤倦,思山兴益坚。
谁能同此志,相伴老伊川。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新正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蘧瑗知非日,宣尼读易年。
人情止于是,天意岂徒然。
立事情尤倦,思山兴益坚。
谁能同此志,相伴老伊川。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邵雍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他以古代学者蘧瑗和孔子弟子宣尼(即曾子)为例,表明他们都认识到人事的变幻无常,并且通过研读经典来寻求天意的指引。邵雍感叹人情世故常常停滞不前,而天意却并非无意义。他认为自己在立身立业的事情上感到疲倦,但对于修身养性、追求学问和山水之乐的热情更加坚定。他希望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度过晚年,在伊川的山水之间共享人生的意趣。

赏析:
《新正吟》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追求和境遇的思考。诗中的蘧瑗和宣尼被用来代表古代学者,他们透过学问和思考来认识世事和天命。这种对经典和智慧的追求在宋代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作者对人情和天意的探讨,折射了宋代士人对人生意义和命运的思索。

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功利之事的疲倦,他感到立身立业的事情并不那么重要,而更加注重修身养性、思考和山水之乐。这种追求内在精神和自然之美的态度,在宋代文人中也颇为普遍。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度过晚年,并在伊川的山水之间共享人生的意趣。伊川是邵雍的故乡,他将其作为诗中的背景,表达了对家乡和山水环境的热爱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邵雍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以及他对于修身养性和追求内在境界的向往。通过对古代学者的引用和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他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宋代文化对于学问和内心追求的重视。

  • 《题慧山泉》

    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凉。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野客偷煎茗,山僧借净床。安禅何所问,孤月在中央。

  • 《无闷(雪意)》

    阴积龙荒,寒度雁门,西北高楼独倚。怅短景无多,乱山如此。欲唤飞琼起舞,怕搅碎、纷纷银河水。冻云一片,藏花护玉,未教轻坠。清致。悄无似。有照水一枝,已搀春意。误几度凭栏,莫愁凝睇。应是梨花梦好,未肯放、东风来人世。待翠管、吹破苍茫,看取玉壶天地。

  • 《献独孤尚书》

    虚抛南楚滞西秦,白首依前衣白身。退鹢已经三十载,登龙曾见一千人。魂离为役诗篇苦,泪竭缘嗟骨相贫。今日鞠躬高旆下,欲倾肝胆杳无因。

  • 《赠邠老》

    衰疲坐甑极蒸嘘,念子柯山守旧庐。卢叟今无僧送米,董生时有吏征租。上书自荐心应耻,扶策躬耕计未疏。虎豹九关今肃穆,王门行看曳长裾。

  • 《颂古三十八首》

    九年冷坐已敢阙,只履西归脱空。后代儿孙空妄想,鸥鸪啼不为春风。

  • 《过从弟制疑官舍竹斋》

    羡尔方为吏,衡门独晏如。野猿偷纸笔,山鸟污图书。竹里藏公事,花间隐使车。不妨垂钓坐,时脍小江鱼。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