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冲炎横大江,今年度暑卧筠阳。
满园无数好亭子,一夏不知何许凉。
待等老夫亲勘当,更招幽鸟细商量。
朝慵午倦谁相伴,猫枕桃笙苦竹床。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新暑追凉》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去年炎热的夏天,我穿越大江,来到今年的夏天,在筠阳地区度过了整个夏季。满园里有许多美丽的亭子,但我却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凉爽。等我老了,我会亲自去寻找凉爽之地,并邀请幽鸟一起商量。早晨懒散,午后疲倦,不知道有谁能陪伴我,我只能枕着猫儿,躺在苦竹床上。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炎热的夏天里寻找凉爽的经历和感受。作者通过描述去年穿越大江来到今年的夏天,表达了他对凉爽地方的渴望和追求。然而,尽管满园里有许多亭子,作者却无法确定哪里才是真正的凉爽之地。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老去后能亲自去寻找凉爽之地的期望,并希望能与幽鸟一起商量。整首诗词透露出对凉爽和舒适环境的向往,以及对岁月流转和生活的思考。
赏析:
《新暑追凉》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凉爽环境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通过对去年和今年夏天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凉爽之地的渴望和对炎热环境的不满。诗中的亭子象征着避暑的场所,但作者却无法确定哪里才是真正的凉爽,这反映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追求理想却难以实现的困境。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去后能亲自去寻找凉爽之地的期望,以及对生活中的孤独和无奈的感受。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凉爽环境和舒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和追求。
我祖当家始,零丁只影存。根芽惟大母,枝叶又曾孙。触少心犹惕,慈多语易温。德尊年亦称,消得诰花恩。
每愧诗无古风调,背山楼阁晒花褌。稍知海若吞河泊,敢眩蹄涔一勺浑。
马转栎林山鸟飞,商溪流水背残晖。行人几在青云路,底事风尘犹满衣。
泉来有脉去无痕,水底神龙暗吐吞。莫怪一池杯样小,个中风雨洗乾坤。
羽仙尘外学修行,未蜕那知身已轻。露里厌为无事饮,风前戏作不平鸣。
烈士志徇名,仁人思爱日。冯公杖节归,颇全忠孝术。狂童昔兆乱,天常几反易。大臣清国屯,公实预谋画。白士为台郎,未省闻在昔。义为轩冕重,功在钟鼎勒。十载犹故官,念言为伊郁。迩来升宰士,式序期日夕。囊封却复上,告去更甫力。官荣岂不怀,志养不遑息。顾我废蓼莪,日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