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荚已吹鹅眼去,柳绵不带茧香来。
轻霜未度刘郎鬓,更看春桃几度开。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新春道中口占》
李新,宋代
榆荚已吹鹅眼去,
柳绵不带茧香来。
轻霜未度刘郎鬓,
更看春桃几度开。
【中文译文】
春天已经吹走了榆树的果荚,
垂柳上的绵絮没有带来茧香。
轻轻的霜还未触及刘郎的鬓发,
更期待着春天桃花几度盛开。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新创作的《新春道中口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诗的开篇写到榆树的果荚已经被春风吹散,柳树上的绵絮却没有带来丝丝茧香。这里,榆荚和柳絮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茧香则代表了春天的芬芳气息。作者通过这两个意象的对比,描绘了春天的变迁和流逝,同时也暗示了短暂的美好事物难以长久存在的现实。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刘郎的鬓发还未被轻霜触及。刘郎指的是一位年轻的男子,鬓发是指他的太阳穴的头发。作者用轻霜来象征初春的微寒,暗示着春天刚刚开始,并表达了对年轻人的祝福和美好的期待。
最后两句描绘了春天桃花的盛开。作者期待着春天桃花的多次开放,以表达对春天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盼。这里的春桃不仅仅是花朵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青春和美好的象征,通过桃花的绽放,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以春天的变迁为线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年轻人的祝福和希望。通过对春天和人生的映射,展现了诗人对于短暂美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憧憬。
醉倚江楼,长空外、行云遥驻。甚凄凉孤吹,含商引羽。薄夜冷侵沙浦雁,老龙吟彻寒潭雨。蓦凉飚、一阵卷潮来,惊飞去。重欲听,知何处。谁为我,胡床据。谩寻寻觅觅,凝情如许。旧日山阳空有恨,杏花明月今谁赋。恐凭阑、人有爱梅心,空愁伫。
山东一十馀年别,今日相逢在上都。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
堆山积岳来,一一尽尘埃。更擬论玄妙,冰消解瓦摧。
半岭松风破睡时,起看山月倚筇枝;纵横满地髯龙影,尽是当年手自移。
万山不许一溪奔,栏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秣陵春已至,君去学归鸿。绿水琴声切,青袍草色同。鸟喧金谷树,花满洛阳宫。日日相思处,江边杨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