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去日边远,宜春程尚赊。
呼童秣征马,带月趁啼鸦。
桥断复揭水,路穷还渡沙。
谁能饰厨传,裹饭野人家。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号懒真子,江阴(今属江苏)人。胜仲子。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嘉泰吴兴志》卷一七)。十七年,爲祕书省正字。十九年,迁校书郎。二十一年,除考功员外郎。以忤秦桧得罪。桧死召用,二十六年以左司郎中充贺金国生辰使。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二十九年,出知袁州,未几以事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七五、一七七、一八二),退居吴兴。孝宗隆兴二年卒。着《归愚集》、《韵语阳秋》。事见《韵语阳秋》自序及宋徐林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葛立方诗,以宋抚州刻本《侍郎葛公归愚集》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存五至十三卷,其中诗五卷),校以清光绪《常州先哲遗书》本(简称光绪本)。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新城道中》是宋代诗人葛立方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已去日边远,宜春程尚赊。
呼童秣征马,带月趁啼鸦。
桥断复揭水,路穷还渡沙。
谁能饰厨传,裹饭野人家。
诗意:
这首诗以写实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旅途中的景象。诗人离开了边远的地方,正在前往宜春的旅程中。他呼唤仆人来喂养马匹,一边乘月光抵达目的地,一边听到乌鸦的啼叫。在途中,他发现桥断了,重新搭起桥板,继续跋涉。路途艰难,但他仍然坚持渡过河沙。最后,诗人思考着谁能够在茫茫旅途中提供温暖的食物,给那些居住在荒野中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和诗人的深情。诗人通过描绘行进中的场景和自己的感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中。他使用了具体的细节,如呼唤仆人、乘月趁鸟鸣、桥断渡沙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旅途的真实感受和诗人的坚韧品格。
诗中的桥断和路穷可以被视为诗人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但他并没有被困住,而是选择继续前行。这种乐观坚韧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执着。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旅途中温暖和美好的向往,诗人思考着谁能够给予他们温暖和帮助。这种对于人情温暖的渴望,使得整首诗既有了对现实的描摹,又有了对理想的追求。
《新城道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旅途中的辛酸和希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人情世故。这首诗以其真实感和情感共鸣,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旅途中的人生画卷。
临水桃花已乱飞,向人浑似诉离披。溟濛细雨春风暴,还是青林生叶时。
倚杖寒山暮,高杉韵细飔。归舟藏别蒲,落日映荒陂。碧涧流红叶,黄猿领白儿。石桥南畔路,岑渚复幽奇。
额黄肌粉斗新妆,春入园林度暗香。留滞江南归未得,一枝聊复沃愁肠。
飞轮击水日三千,咫尺长安在日边。试向茂陵高处望,未央前殿立铜仙。
摇落山城暮,行人返照边。乱蝉鸣古柳,独鹤下遥川。秋事无多日,寒花又一年。故应深夜雨,重忆对床眠。
早从孟母受诗书,晚见飞腾五丈夫。桂籍联名看衮衮,兰陔戏采极愉愉。已酬锺釜当年志,合入衣冠盛事图。教子荣亲谁不羡,堂成燕雀亦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