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居无竹,那堪食一箪。
烦君饷园茹,使我助盘餐。
秀色春风早,甘肥晓露溥。
美材今又阙,小摘更相宽。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谢赵戎惠白菘甚腴且再求之》是宋代胡寅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友人赵戎所赠的白菘的赞美和渴望再次品尝的情感。
译文:
已经没有竹子可作遮挡,
何堪只能吃一箪之量。
请你烦劳采摘园中的蔬菜,
让我辅助盘中的餐食。
美丽的春风早早吹来,
使得这新鲜的露水充满甘甜。
优秀的材料如今已经不足,
小小的采摘也变得难以充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赞美友人所赠的白菘为中心,表达了作者对美味佳肴的渴望和对材料的珍贵之情。诗中的"谢"意味着感谢,作者感谢赵戎赐予他白菘,并以此为契机,表达了自己对美食的向往。诗人形容白菘为"甚腴",暗示其丰美的品质。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食物的珍视,以至于连一箪之量都舍不得浪费。在面对美食的吸引下,作者请求赵戎再次赐予他这种美味佳肴。
诗词描绘了春风的美丽和新鲜露水的甘甜,这些描写增添了诗词的情感色彩,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美食的渴望。然而,作者也表达了对材料稀缺的担忧,认为优秀的食材已经很难获得,即使是小小的摘取也变得困难。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美食的追求和对材料稀缺的忧虑,通过对食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物质稀缺的关注。这首诗词唤起了读者对美食的味觉和生活中珍贵事物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物质与精神的平衡追求。
昭公祥汉律,求比礼三千。刻敝深文息,宽平治德全。芳猷宣辅弼,馀庆茂忠贤。方验来嘉瑞,仁矜理最先。
秋云冒原隰,野鸟满林声。爱此田舍事,稽君车马程。离堂惨不喧,脉脉复盈盈。兰叶一经霜,香销为赠轻。灯光耿方寂,虫思隐馀清。相望忽无际,如含江海情。
合眼波吹枕,开篷月入船。奇哉一江水,写此二更天。剩欲酣清赏,翻愁败醉眠。今宵怀昨夕,雨卧万峰前。
西风飒飒动长林,斗酒沽来伴月斟。慷慨未应忧短褐,悲歌元不为秋砧。谁云塞马年年健,自是君门浩浩深。世祖丰神似高帝,楚囚珍重莫沾襟。
旆拂西风,客应星汉,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叠烟尘,有泪应弹。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