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谢人惠新火》

六龙杲杲看推移,也有分光蔀屋时。
作古远知燧人氏,至今犹说介之推。
扣门自此人皆有,暗室从来我不欺。
冷灶无烟知几日,凭谁乞米试晨炊。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谢人惠新火》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一种古代人们对火的依赖和感激之情,表达了对火的珍视和对人类文明的敬仰。

诗中的"六龙杲杲看推移","分光蔀屋"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火焰摇曳的景象,展示了火的生动和活力。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在表达对火的敬重和赞美,将火比作六条巨龙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诗中还提到了"作古远知燧人氏","至今犹说介之推",这是指古代人类发现火的历史。诗人表示,远古时期的智慧人类,已经发现了火的用途和价值,并将其传承至今。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火的依赖和感激之情。"扣门自此人皆有","暗室从来我不欺"表明火拥有普遍的存在,它为人们提供了光明和温暖。"冷灶无烟知几日,凭谁乞米试晨炊"则描绘了没有火的困境,没有火的灶台无法烹饪食物,生活将变得困苦。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火的感激和对火的重要性的认识。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火的形象、历史和价值,寄托了诗人对火的敬仰和感激之情。通过对火的赞美,诗人间接地表达了对人类文明的敬佩和对智慧人类的致敬。这首诗既展现了火的力量和美丽,也让人们深思火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和意义。

  • 《和笑庵送面》

    深堂杰阁松风鸣,黄梅已过双溪晴。不知城高乃有此,六月表里冰壶清。我来蒙师炷香鼎,旋汲溪泉为煎茗。明朝又送不托材,大慰枯肠怯龙饼。

  • 《和钱员外青龙寺上方望旧山》

    旧峰松雪旧溪云,怅望今朝遥属君。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动北山文。

  • 《汴京纪事二十首》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配人间骂未销。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 《瑞鹤仙(自寿)》

    好山横翠幕。更一水流烟,嫩阴成幄。薰风转林薄。笑劳生底事,漫嗟离索。霞觞细酌。尽流年、青镜易觉。算芙蓉、玉井香翻,不减旧阶红药。寂寞。草玄空老问字人稀,也胜投阁。骑鲸后约。追汗漫,记寥廊。便风帆高挂,云涛千里,谁道蓬壶水弱。任蟠桃、满路千花,自开自落。

  • 《滴滴金(送路彦捷赴仪真)》

    澄溪暝度轻澌白。对平湖、淡烟隔。我与征鸿共行人,更张灯留客。东园半是余花迹。料仙帆、到时发。若倚江楼望清淮,为殷勤乡国。

  • 《四月二十七日梅雨甚骤》

    黄梅三日雨,漏屋使人愁。无饭不遑恤,有书犹欲修。绵延蜂虿贼,震动犬牙州。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