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携家避地》

菟裘真可老,飘寓失初心。
去去家山远,行行泽国深。
光阴三翼过,情绪二毛侵。
何日干戈定,鸥盟得再寻。

作者介绍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号懒真子,江阴(今属江苏)人。胜仲子。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嘉泰吴兴志》卷一七)。十七年,爲祕书省正字。十九年,迁校书郎。二十一年,除考功员外郎。以忤秦桧得罪。桧死召用,二十六年以左司郎中充贺金国生辰使。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二十九年,出知袁州,未几以事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七五、一七七、一八二),退居吴兴。孝宗隆兴二年卒。着《归愚集》、《韵语阳秋》。事见《韵语阳秋》自序及宋徐林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葛立方诗,以宋抚州刻本《侍郎葛公归愚集》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存五至十三卷,其中诗五卷),校以清光绪《常州先哲遗书》本(简称光绪本)。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携家避地》是宋代诗人葛立方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携带家人避难异地,
菟裘已然破旧成老,可谓岁月的见证。
飘泊在外,失去了最初的心愿。
远离家园,前往他处,家山渐行渐远。
漫长的旅途,穿越了浩瀚的土地。
时光飞逝,三年如翼般匆忙过去,
情绪沉重,犹如两根头发的侵袭。
期待何时战乱平息,
盼望鸥鸟的盟约再度寻回。

这首诗词以悲愤的语调表达了诗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心境。诗人抱着家人,逃离家园,面临着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命运。他用"菟裘"(兔皮制作的衣袍)来象征岁月的流逝,暗示着自己的衰老。诗中的"初心"指的是最初的愿望和梦想,而在漂泊流离的过程中,诗人逐渐失去了这份初心。

诗人通过"家山"和"泽国"的对比,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异地的陌生感。他深感时光的匆忙,情绪沉重如同两根头发的侵袭,表现出内心的困惑和压抑。然而,诗人仍怀有希望,期待战乱平息,盼望能够重新找到鸥鸟的盟约,即找到安定和归属感。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以富有感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流离失所的心境。诗中的景物和情感相互映衬,传达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渴望。这一主题在宋代流亡诗中颇为常见,葛立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当时流离失所者的心声,展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对稳定生活的向往。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