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莫长于天,大莫大於地。
天地尚有极,自馀安足计。
世态非一朝,人情止于是。
以至立殊功。
无非借巨势。
适会在其间,慎勿强生事。
虽严似雪霜,无改如松桂。
方惜久离阔,却喜由道义。
相别二十年,犹能记憔悴。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谢傅钦之学士见访》是邵雍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长莫长于天,大莫大于地。
天地尚有极,自馀安足计。
世态非一朝,人情止于是。
以至立殊功,无非借巨势。
适会在其间,慎勿强生事。
虽严似雪霜,无改如松桂。
方惜久离阔,却喜由道义。
相别二十年,犹能记憔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邵雍对于人事无常和世态炎凉的思考,以及他对友情、道义和自身的回顾。诗中通过对天地的描绘,表达了宇宙之大、人事之小的对比。作者认为天地有其极限,而人类却很难衡量自己的价值。他指出世态多变,人情只能停留在现实之中。人们所能获得的成功往往依赖于巨大的力量和机遇。因此,他劝告读者在适当的时机中保持谨慎,不要勉强去追求过多的事情。虽然世事变幻莫测,但作者希望自己能像雪霜一样坚定不变,像松桂一样高洁无私。他惋惜与朋友长时间的分离,但同时也欣喜于他们之间的道义和真诚。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邵雍对人生和人情的深刻思考。他通过对天地的描写,表达了人类在宇宙中微小的存在感。诗中的"长莫长于天,大莫大于地"一句,通过对天地尺度的强调,强调了人类的渺小和无常。他指出人事无常,世态炎凉,人情只能停留在现实之中。诗中的"以至立殊功,无非借巨势"表明成功往往依赖于外部的力量和机遇,而非个人的努力。他劝告人们在适当的时机保持谨慎,不要贸然行事。最后,他表达了对友情、道义和真诚的珍视,尽管与朋友分别已有二十年,但他仍然能够记得彼此的憔悴。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人情的思考,以及对友情和道义的珍视。
这首诗词展示了邵雍独特的思想观点和人生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人事无常和道义真诚的深刻思考。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邵雍对于人生和世态的独特见解,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世乱信难通,乡心日万重。弟兄皆向善,天地合相容。大野阴云重,连城杀气浓。家山白云里,卧得最高峰。
欲解舟维岸,将行客倚栏。主人夸意厚,亲起具盘飧。溪柳低含雨,山桃重怯寒。何时浮小艇,同访橘洲滩。
中秋旱直至腊月,忧烦情绪不堪说。暗祈顶戴上玄穹,今日高明降瑞雪。时闻喜处万千家,片逐渐戏风四六花。寒透衣宽何所思,红炉旋暖酒须夸。触面来往浑无力,几处人怜几处惜。想得欢心尽一般,先报田农后稼穑。呈祥天地共盈怀,白沙拥砌玉为阶。动静苍生绝灾害,安康四叙压氛霾
陇头万里外。天崖四面绝。人将蓬共转。水与啼俱咽。惊湍自涌沸。古树多摧折。传闻博望侯。苦辛提汉节。
碧蝶飞飞过短篱,山姜石竹有残枝。谁知老子闲眠处,恰是新寒细雨时。
不分庭前柳,长啼月下乌。半生嗟命薄,中夜正心孤。勋业看双鬓,歌吟在数须。从今闲草马,休得更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