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谢安墩二首》

谢公陈迹自难追,山月淮云祗往时。
一去可怜终不返,暮年垂泪对桓伊。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谢安墩二首》

谢公陈迹自难追,
山月淮云祗往时。
一去可怜终不返,
暮年垂泪对桓伊。

中文译文:
谢公的荣耀已难以追溯,
山上的月光和淮河的云彩只是过去的景象。
一去不再回来,令人可怜,
晚年垂泪对着桓伊。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谢安墩的境遇,谢安墩是王安石的朋友兼政治同僚,在政治上曾有辉煌的成就。然而,他的荣耀和光辉已经成为过去,无法再追寻。诗人通过描绘山上的月亮和淮河上的云彩,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谢安墩曾经一去不复返,留下了晚年的悲伤,他在桓伊面前垂泪,抒发了对过去时光和逝去荣耀的感伤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展现了岁月流转和人事沧桑的主题。通过山月和淮云的意象,诗人巧妙地表达了时光的无情和事物的变迁。谢安墩的一生充满了辉煌和成就,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他的离去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晚年的他对着桓伊泪流满面,表达了对失去的时光和曾经的辉煌的无尽思念和悲伤。整首诗词以深沉的情感和悲凉的意境打动人心,让人对光阴易逝和人生无常产生共鸣。同时,诗中的桓伊也象征了友情和纯真的情感,增加了诗词的情感色彩。

这首诗词充满了王安石独特的感慨和对光阴流逝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感伤之情。它以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将作者对友人谢安墩的回忆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给人以深思和感动。

  • 《池亭夏昼》

    茅舍芦藩枕小滩,萧林那复畏炎官。醉床酒解香初过,嬾架书横梦未残。馋爱流匙菰米滑,渴满便杓粟浆酸。儿孙幸有团栾乐,未觉浮生一笑难。

  • 《与徐仲元自读书台上定林》

    横绝潺湲度,深寻荦确行。百年同逆旅,一壑我平生。

  • 《赵景仁弹琴舞鹤图赞》

    无山而隐,不褐而禅。听松风以度曲,按舞鹤而忘年。铿尔舍琴而对吏,忽坌入而来前。察朱墨之如蚁,初不病其超然。

  • 《水调歌头(送魏倅)》

    新涨鸭头绿,春满白苹洲。小停画鹢,莫便折柳话离愁。缥缈觚棱在望,不用东风借便,一瞬到皇州。别酒十分酌,何惜覆瑶舟。从此去,上华顶,入清流。人门如许,自合唾手复公侯。老我而今衰谢,梦绕故园松菊,底事更迟留。早晚挂冠去,江上狎浮鸥。

  • 《读子书作》

    学馆坐无事,故书聊复看。披文既薈蕞,寻义亦泮涣。趋前后已逸,顾旧新辄窜。万言虽毕陈,一理竟未贯。往往未终卷,心目已溃乱。置书敛视听,境地甚澄晏。《易》、《书》、《诗》、《春秋》,辞简义亦焕。緌书言五千,隐约可徐玩。奈何百家言,磊磊叠几案。绵延比葛藟,根远益

  • 《汉源馆》

    消热层冰远,投凉嘉树稀。雨晴潇洒去,梦与泬寥归。禽静谷无语,云生山有衣。路行知水好,终不疗长饥。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