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得儿男百不中。
年年随举子,踏春风。
寿觞庭院燕泥融。
将雏处、长是半西东。
移孝便为忠。
儿行虽在远,母心同。
若将一念答天公。
归来拜,也胜橘双红。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小重山·养得儿男百不中》
朝代:宋代
作者:魏了翁
养得儿男百不中,
年年随举子,踏春风。
寿觞庭院燕泥融,
将雏处、长是半西东。
移孝便为忠。
儿行虽在远,母心同。
若将一念答天公,
归来拜,也胜橘双红。
【中文译文】
养育儿子千方百计,但都未能出类拔萃。
每年都随着举子离乡,感受春风。
庭院中举行寿宴,燕子泥巴融合。
儿子离家,只能盼望他能在远方有所成就。
坚守孝道便是忠诚的表现。
尽管儿子行踪遥远,但母亲的心与他同在。
如果能将这份一念之间的孝心奉献给上天,
回家后拜谢天公,比得到双红橘子还要幸福。
【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魏了翁的作品,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和母爱的伟大。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怀和期望。虽然养育儿子百般呵护,但儿子的成就却未能如愿以偿。每年举子离乡,母亲都伴随着他踏上新的征程,感受着春风的气息。在庭院举行寿宴时,燕子的泥巴融合象征着家庭的温馨和团结。儿子离家后,母亲只能默默期盼他能有所成就,但无论他在何处,母亲的心始终与他相连。诗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将一念之间的孝心奉献给上天的愿望,如果回家后能拜谢天公,即使胜过得到双红橘子的喜悦。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将母亲的期望和关怀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让人不禁为母爱所感动,也让人思考亲情与人生的价值。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我方卧舟中,仰读渊明诗。忽闻滩声急,起视惟恐迟。八月溅飞雪,清览良独奇。好风从天来,翛然吹我衣。凉生固足乐,气变亦可悲。眷然慨此水,念我年少时。迄今四十年,往来九东西。此日顺流下,何日泝流归。出处未可必,一笑姑置之。
腊尽雪晴春欲柔,蒙蒙烟柳认瓜洲。潮生潮落无穷事,江水东西不限愁。
一车南,一车北,身世匆匆俱有役。忆昔论心两绸缪,那知相送不得留。但闻马嘶觉已远,欲望应须上前坂。秋风忽起吹泥尘,双目空回不见人。
积雨向春阴,冥冥独院深。已无花落地,空有竹藏禽。檐溜声何暴,邻僧影亦沈。谁知力耕者,桑麦最关心。
幽居倚翠峦,尘事不相干。天地醉来小,琴棋静里欢。雨苔春径绿,风竹夜窗寒。若问长生术,金炉有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