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得真宗一,深知万象清。
自然通感应,意外别长生。
学古身何措,辉华日莹明。
谁穷天地理,去住两无成。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逍遥咏》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宋太宗。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逍遥咏
求得真宗一,深知万象清。
自然通感应,意外别长生。
学古身何措,辉华日莹明。
谁穷天地理,去住两无成。
译文:
寻求真宗的境界,深知万物的清晰。
自然之间相互感应,超越寻常的长生之道。
探索古代智慧,身处辉煌日月的明丽。
谁能穷尽天地之理,无论离开或停驻,皆无所成。
诗意和赏析:
《逍遥咏》诗意深邃,表达了宋太宗对于追求真宗的境界、洞悉万物清晰的理解和感悟。诗中提到自然的通感应,暗示了天地间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传递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诗人以“求得真宗一,深知万象清”表达了对于真宗的探索和领悟,认识到宇宙间万物的清晰和透彻。
诗中提到“意外别长生”,意味着真正的长生不在于追求永生不死,而是在于超越凡俗的境界,超越生死轮回的束缚,实现灵魂的永恒。
接下来的两句“学古身何措,辉华日莹明”,表达了对于古代智慧的探索和学习,诗人疑问自己在学习古代智慧时应该如何去行动。辉华日莹明则是形容自然的光辉和明亮,也可以理解为古代智慧的光芒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最后两句“谁穷天地理,去住两无成”,诗人反问谁能彻底理解天地的奥妙,无论是逍遥于世的行进还是停驻不前,都不能达到真正的成就。这是对于追求者的一种警示,意味着真宗的境界无法简单地通过行动或静止来实现,而是需要超越形式的限制,去感悟宇宙的真谛。
《逍遥咏》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于真宗的追求和理解,探讨了人与自然、灵魂与永恒之间的关系,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思考,使人们领略到追求真宗的境界和人生的深邃意义。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慎与时。初作事时分可否,始亲人处定安危。殊乡忠信同思善,异世奸邪共喜私。岂待较量然后见,尧夫非是爱吟诗。
桃花红,李花白,东君怯寒辨未得。且令蝴蝶舞三台,啄木和成十八拍。呵呵呵,可怜陌上游人,开眼堂堂著贼。
云外泉声度碧林,浏萦累带作清深。吾缨已分令尘染,欲欲寒光去洗心。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油幕收尘,素纨招月,一枕苹香微度。枕玉牙床,浣冰金斛,薰风夜凉窗户。渐睡醒、明河暗,芭蕉几声雨。对谁语。念徽容已成憔悴,心期误。归计欲成又阻。寂寞燕楼空,想弓弯、眉黛慵妩。泪墨愁笺,纵回文、难写情素。便山遥水邈,几度梦魂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