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迹深岩谷,身闲未是闲。
研穷堪语默,寂静杳冥间。
秘密逢邪见,难开大道关。
金丹无效用,弗可返童颜。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逍遥咏》是宋太宗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主题。
译文:
深藏于岩谷遁迹,
闲暇之身并非闲散。
深入探索言语无法表达之奥秘,
在宁静而无边的虚空中。
偶遇邪恶之事,
难以开启通往大道的门扉。
金丹仙丹无法带来功效,
无法使人重返天真的容颜。
诗意和赏析:
《逍遥咏》表达了宋太宗对于超越尘世的向往和追求。诗人以自我隐逸于深山幽谷之中的形象,表明了他避开世俗繁杂的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他不为世俗的琐碎事务所困扰,而是专注于探索更深层次的奥秘和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逍遥”二字,意味着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超越尘世的纷扰和束缚。诗人在寂静的虚空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进入了一种与尘世相隔绝的境地。他认为世间的功利和荣华富贵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金丹仙丹也无法恢复人们童真的容颜,因为这些都是暂时的,无法解决内心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以及追求真理的向往。通过隐逸的形象和对于超越世俗的思考,诗人呼唤人们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脱,超越功利和迷失,追寻内心真正的安宁与满足。
滔滔皆鲁客,难得是心知。到寺多同步,游山未失期。云低春雨后,风细暮钟时。忽别垂杨岸,遥遥望所之。
阴阳内感相交结。有铅汞、分八卦罗列。金鼎炼黄芽,正一阳时节。子后午前方进火,向玉炉、烹成白雪。通彻。这玄关、深奥难轻泄。因师指诀幽微,把金丹大药,将来分说。捉住虎龙精,自然日月。造化天机人怎晓,换俗骨、永无魔折。超越。望仙都稽首,朝元金阙。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药产西南坤地,金丹只此根宗。学人著意细推穷。妙绝无过真种。了一万般皆毕,休分南北西东。执文泥象岂能通。恰似哑人谈梦。
分明七宝更休论。七座门开各有门。一四一三各彼吞。返阳魂。便是
闻说楼居似地仙,不知门外有尘寰。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