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入安乐窝,晨兴饮太和。
穷神知道泰,养素得天多。
日月任推盪,山川徒琢磨。
欲求为此者,到了是谁何。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逍遥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夜晚进入安乐窝,清晨起来饮太和。
穷神知道泰,养素得到天的丰富。
日月自然运行,山川只是被雕琢。
想要追求这样的境界者,到底是谁又是什么。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追求逍遥自在的人生境界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夜晚进入安乐窝、清晨饮太和的场景,表达了一种安逸舒适的状态。他提到"穷神",意味着贫穷的神明也能够体会到丰富的境界。诗人认为,只有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才能够真正获得丰富和满足。他提到日月自然运行,山川只是被雕琢,意味着自然界的运行是自然而然的,而人类所能做的只是去欣赏和理解。最后,诗人反问了追求这种境界的人是谁,也让读者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真正的目标是什么。
赏析:
《逍遥吟》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境界的向往和思考。诗中的安乐窝和太和都是象征性的词语,代表了舒适和和谐的状态。通过反问的手法,诗人在最后一句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生的对比,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平静与满足的理念。整首诗词简洁而含蓄,给人以思考和启示,展示了邵雍的哲学思想和追求人生境界的追求。
栽竹种松桧,十年未成阴。昔人定知我,为我养南林。
香露湿,草晶荧,起看大地尽瑶璚。下界千门人寂寂,空山夜静海波声。
花前愿步溅狂澜,花外扶疏竹数竿。带雪精神清更好,冰肌元惯朔风寒。
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种树书频读,齐民术屡窥。曾求竹醉间,更问柳眠时。卢橘初非橘,蒲葵不是葵。因而辨名物,甘作老樊迟。
红摧绿锉,莺愁蝶怨,满院落花风紧。醉乡好梦恰瞢腾,又冷落、一成吹醒。柔红不耐,暗香犹好,觑著翻成不忍。春心减尽眼长闲,更肯被、游丝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