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啸台》

言登阮公台,兴来聊独游。
因为尔时啸,景物故清幽。
奄冉古今意,凄瑟天地秋。
阿戎迷簿领,况复五君俦。
北眺度遐想,遗音浩难收。
登临感陈迹,云散惜风流。
轫车此裴回,何以慰百忧。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啸台》是李廌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分析:

中文译文:
言登阮公台,兴来聊独游。
因为尔时啸,景物故清幽。
奄冉古今意,凄瑟天地秋。
阿戎迷簿领,况复五君俦。
北眺度遐想,遗音浩难收。
登临感陈迹,云散惜风流。
轫车此裴回,何以慰百忧。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登上阮公台,独自游览的情景。他在这个时刻感到兴奋,发出一声啸叫,周围的景物因此显得宁静而幽雅。古今的意境隐约交织,天地间透着凄凉的秋意。诗人迷恋于历史的烟云,同时又惋惜音乐之美难以被完全传承。登上高台,他感受到了历史的痕迹,云散之际,对风华流转感到惋惜。回首马车重返尘世,他不禁思索,如何来安慰百般忧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登上阮公台的经历为主线,通过对景物、情感和思考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登上高台后,由于心情激动而发出一声啸叫,这是他对自然界的一种回应,也是对心灵的一种宣泄。诗中所提到的景物的清幽,凄瑟的秋意以及历史与现实的交织,都为整个诗词增添了一种深沉的意境。诗人对历史的迷恋和对音乐美的惋惜,表达了对流逝时光和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最后,诗人回到尘世之中,面对百般忧虑,思考着如何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慰藉。

这首诗词通过与自然、历史和内心的对话,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同时,通过描绘景物的清幽、凄瑟和历史的遗音,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幽静而沉思的氛围中。整首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抒发情感的方式,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独特审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 《春日山行有感》

    十里桥西别有天,青山欲断翠云连。园林寂寂鹿为文,野服翩翩儒亦仙。风咏无雩正此日,雪飘伊洛是何年。追寻往事顿成梦,回首春光倍黯然。

  • 《渔家傲》

    路长。人世罪冤知底数。前程不是无冥府。争似静焚香一炷。无行住。声声称念弥陀父。罪业尽消生有处。弥陀愿力堪凭据。十念一心存旦暮。西方路。功成足步红莲去。

  • 《记事》

    辇路香风吹软尘,拥途士女看朱轮。朝为赫赫大京兆,暮作栖栖逆旅人。姬院肉屏俄顷散,帝城眉样一番新。惟应唤醒茅檐叟,长驾柴车戴幅巾。

  • 《句》

    哀俗易高名已振,途险难尽学须强。

  • 《和魏定父早春十首》

    早从子美追懒真,近向长康得痴绝。相逢可笑复可怜,君看稀疏鬓边雪。

  • 《大涤洞天留题》

    巢父滩头甫着鞭,名山入眼驿程边。迂回仅费商於地,领袖宁烦一介先。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