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不胜车,弱水不载舟。
谓言行子归,无苦事远游。
寄子素丝裳,闻子衣苦单。
失今不来还,岁冕将奈寒。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效古》
流沙不胜车,弱水不载舟。
谓言行子归,无苦事远游。
寄子素丝裳,闻子衣苦单。
失今不来还,岁冕将奈寒。
中文译文:
流沙无法承载车辆,弱水无法载船。
人们说,言行不符合道德的子弟们会回家,
没有痛苦的事情可以远行。
我寄给你素净的丝裳,
听说你的衣裳只有苦涩的单薄。
今天的离别,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岁月的寒冷将如何熬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效古》是王令所作,他是宋代的一位诗人。诗中运用了古典文学常见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于人情世故的思考和对离别之苦的愁绪。
首句写到流沙无法承载车辆,弱水无法载船,描绘了自然界的无情和无法逾越的障碍。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人们对于言行不当的子弟会回家的认知,以及远行可以摆脱痛苦的事情。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社会道德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所思考。
下半部分的两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和别离之苦的感叹。他寄给对方素净的丝裳,听说对方的衣裳只有苦涩的单薄,这里以衣裳比喻了对方的境况,揭示出了作者对于对方困境的关切。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别离的痛苦和离别的不确定性的思考。诗人并不知道离别何时才能结束,岁月的寒冷让他感到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于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之苦和对于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意象清晰,情感真挚,展示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和关切。
昔用雄才登上第,今将重德合明君。苦心多为安民术,援笔皆成出世文。寒角细吹孤峤月,秋涛横卷半江云。掠天逸势应非久,一鹗那栖众鸟群。
水澄秋月现,云散春山出。镜内影去来,杯中形出没。释氏慧之源,儒者诚之骨。忘躯见天机,灰心契造物。落花问啼鸟,流水澡幽石。不如窗间云,不如屋角月。此意谁与论,知音更何说。悄如寒岩烟,寂似阴崖雪。栖神要山林,晦迹老岩穴。吾当叫张葛,起与共散发。
何以送之山前月,千里随人光不灭。何以赠之岭上云,出入无心疑似君,何为自比阳城逐,边老日高快便腹。次山曲爱道州民,昔日乱离今太平。后来宾光无短瘠,帐里先生犹七尺。
东阜雨后土膏肥,夙驾鸟犍出短扉。秧水平畴蛙阁阁,菜花满稜蝶飞飞。比娄社酒叹独在,墙壁农书事已非。独喜桑麻今正长,渊明归去最知岁。
高倚青冥插酒星,山崖谁作醉仙形。从来天地为衾枕,应笑人间有独醒。
社雨霏霏湿杏花,农家分喜到州家。苍鹅戏处塘初满,黄犊归时日欲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