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欲东舟欲西,洞庭桥口暮寒时。
三年再别子轻去,万里独行吾蚤衰。
遥忆美人湘水梦,侧身西望剑门诗。
老来不洒离亭泪,今日天涯老泪垂。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湘阴桥口市别游子明》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游子在洞庭桥口与亲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游子漫长旅途中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马首欲东舟欲西,
洞庭桥口暮寒时。
三年再别子轻去,
万里独行吾蚤衰。
遥忆美人湘水梦,
侧身西望剑门诗。
老来不洒离亭泪,
今日天涯老泪垂。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游子在湘阴桥口与亲人分别时的感受和思考。游子坐在马上,不知道要向东还是向西前行,洞庭桥口的时候已是傍晚寒冷的时候。再次与儿子分别已经三年了,他孩子轻松地离开了,而自己却要孤独地继续万里长途的旅行,感到自己的身体已经逐渐衰老。回想起美人在湘水畔的梦境,游子侧身向西望,心中思念着遥远的剑门。虽然老来不再洒离亭的泪水,但今天在天涯之处,老泪却依然流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游子与亲人分别的情景,通过游子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思念之情。作者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将游子的心情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他的孤独和无助。诗中的美人、湘水、剑门等词语,增加了诗词的浪漫情调,使得读者更能感受到游子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游子的坚强与无奈,他已经老了,不再为别离而流泪,但在今天的天涯之地,他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忧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游子在长途旅行中的孤独和思念之情,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鲜活深刻。这首诗词在描写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宋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离散和别离的主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余。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寄言邦与家,所慎
凿石甃圜庵,结构因岩谷。危梁琢坚珉,湿楚裁寒玉。梵相终无坏,明灯自相续。掘断青山根,白云常在屋。
江州楼上月明中,从事同登眺远空。玉树忽薶千载后,有谁重此继清风。
叠采春风裹,含饴爱独深。卷卷行已训,历历读书箴。长忆违离语,难酬侍养心。微官稽执绋,东望泪盈襟。
谁结危亭古岸头,云容水熊入帘钩。数峰岚翠欲排闼,半夜溪声碍枕流。入坐烟霞终日秀,对床风雨一灯幽。那知戎马纷纭际,杖履相陪得胜游。
自古能全已不才,岂论骐骥与驽骀。放归自食情虽适,络首犹存亦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