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菩提灯,常照虚室内。
不用菩提叶,烦他巧装缀。
是灯无昼夜,光明遍沙界。
痴风只不灭,业雨漂不坏。
君如亦须此,市上实无卖。
归向佛堂中,恐有一点在。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爲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復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相识惠菩提叶灯戏为颂日》是宋代郑刚中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拥有一盏菩提灯,灯光常照亮他虚室的场景。他并不使用菩提叶去装饰灯盏,因为他觉得那样过于繁琐。这盏灯照亮了整个世界,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灯光照耀着沙界的每个角落。即使遭遇狂风,灯火依然不熄灭;即使被雨水冲刷,也不会损坏。作者告诫读者,如果你也想要这样的灯,可惜在市上是买不到的。他担心当他回到佛堂中时,也许会有一点点的遗憾。
这首诗词通过对菩提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光明和清净的追求。菩提灯作为佛教中的象征物,寓意着智慧和觉悟。作者通过对菩提灯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内心宁静和明亮的向往,并将其与世俗的繁华做了对比。
诗词中的"虚室"、"沙界"等词语,象征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整个宇宙。菩提灯的光明照耀虚室,也照亮了沙界的每个角落,传递出一种普照众生、普及智慧的意境。灯火不熄灭,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坚定和不畏困难的态度。
诗中的"痴风"和"业雨"象征着人世间的诱惑和困扰,作者用"痴风只不灭,业雨漂不坏"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坚守和不受外在诱惑的影响。这种态度与佛教追求解脱的精神相呼应。
最后两句"君如亦须此,市上实无卖。归向佛堂中,恐有一点在。"是作者对读者的劝告。作者提醒读者,纵然渴望拥有如菩提灯般的光明和清净,但在世俗的市井之中是无法买到的。他担心当读者回归佛堂、追求内心的净化时,可能会有一丝丝的遗憾,暗示了修行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菩提灯为象征,通过对灯的描绘和对光明、清净的表达,抒发了对内心宁静和智慧的向往,以及对于修行道路上困难和诱惑的坚守。通过对菩提灯的抒发和劝告,诗词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的光明与净化的精神,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坚守信念和面对挑战的态度。
遽暖间俄寒,妙用向园林,难问春意。万般声与色,自闻雷、便作浮华人世。红娇翠软,谁顿悟、天机此理。似韶容、可驻无人会,且忘言闲醉。当度仙家长日,向人间、闲看佳丽。念远处有东风在,梦悠悠往事。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桂华中、珠佩随轩去,还从卖花市。
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前日偶从河上饮,文章何可并英游。
俱着锦衣裳,凭谁办绿黄。可怜君耄矣,贤嬖不贤姜。
晓来丹枫过雨,净如扫。霜空横雁,寒日翻鸦,惊嗟岁月如流,更被酒迷花恼。转眼吴霜,点鬓催老。细思欢游旧事,还自笑。断雨残云,都总似、梦初觉。锦鳞书断,宝箧香销向谁表。尽情说似啼鸟。
远墟行蔼蔼,滞绪豁欣欣。挟翠山能润,矜晴草自薰。堕鸢那及吸,飞鹭可堪九。欲共江流说,滔滔故不闻。
去年秫地伤秋潦,春酒浇醨不可亲。红树梢头山鸟语,只应笑我独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