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废何关儒者事,要知开创亦辛勤。
居人公拆纯椤柱,巨室深藏旧记文。
钟已毁楼移出寺,石犹镌字徒为坟。
吾诗句句通阴骘,安得檀那子细闻。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香山寺》是一首宋代诗词,由刘克庄创作。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佛废何关儒者事,
要知开创亦辛勤。
居人公拆纯椤柱,
巨室深藏旧记文。
钟已毁楼移出寺,
石犹镌字徒为坟。
吾诗句句通阴骘,
安得檀那子细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香山寺的景象和一些历史事件,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和文化传统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的开头对佛教和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佛教废弃并不关乎儒家学说,同时强调了创建佛寺同样艰辛的一面。这表明作者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平等看待,以及对付出辛勤努力的理解和尊重。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香山寺内的一些事物。"居人公拆纯椤柱"指的是香山寺内的柱子被拆除,可能是为了修缮或改建。"巨室深藏旧记文"则指出了寺庙内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载。这些描述传递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然后,诗中提到了一些具体的事件。"钟已毁楼移出寺"描述了钟楼被拆毁并搬离寺庙的情景,这可能是由于岁月的摧残或其他原因。"石犹镌字徒为坟"指的是寺庙内的石碑被用作墓碑,原本的纪念和记录功能已经丧失。这些描写体现了岁月的无情和文化传承的脆弱性。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诗作的期望和渴望。作者希望自己的诗能够传达深刻的思想和韵味,希望能够有人细细品味自己的诗作。
综上所述,刘克庄的《香山寺》通过对佛教、文化传统和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尊重和平等看待,以及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呼吁。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丰富的意境,同时反映了作者对自己诗作的自信和期望。
将挂衣冠强小留,期年毕竟是归休。青毡独拥欺霜夜,浊酒频倾洗客愁。鹤影冷翻丹井月,雁声遥带玉关秋。一生自笑闲中过,不为功名也白头。
一榻自徜徉,悠然古意长。地幽如佛舍,轩小似船房。萱草依堂绿,荆花夹树香。我来访幽隐,话裹雨声凉。
七国纵横事可明,苏张得路信非平。当初天下如何尔,市井之人为正卿。
朝随秋云阴,乃至青松林。花阁空中远,方池岩下深。竹风乱天语,溪响成龙吟。试问真君子,游山非世心。
玉宇洗秋晴。凉月亭亭。梦回孤枕琐窗明。何处飞来三弄笛,风露凄清。曾看玉纤横。苦爱新声。由来百虑为愁生。此夜曲中闻折柳,都是离情。
采得红莲爱白莲,双桡快转怕人先。争知要紧翻成慢,菱叶中间绊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