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门石径乱云粘,四顾蓝光冷射簷。
鏁雾楼台阴自润,啸风猿鸟韵相兼。
寒岩路僻凭僧指,古篆香残待客添。
须信苾蒭堪爱处,满阶芳草正纤纤。
《香积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为曾会。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古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感受和对寺庙的推崇。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松门石径乱云粘,
四顾蓝光冷射簷。
鏁雾楼台阴自润,
啸风猿鸟韵相兼。
寒岩路僻凭僧指,
古篆香残待客添。
须信苾蒭堪爱处,
满阶芳草正纤纤。
诗意和赏析:
《香积寺》以寺庙为背景,通过描写寺庙的环境和景色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中的“松门石径乱云粘,四顾蓝光冷射簷”描绘了寺庙门前的景象,道出了门前的松树、石径和飘荡的云雾。整个景色寂静而肃穆,在蓝天下显得格外冷清。
接下来的“鏁雾楼台阴自润,啸风猿鸟韵相兼”表达了寺庙内部的景色和声音。雾气笼罩的楼台在阴暗中透露出隐约的光芒,风声中传来猿猴和鸟儿的鸣叫,相互融合,构成了一种悠远而凄美的韵律。
诗的后半部分,“寒岩路僻凭僧指,古篆香残待客添。须信苾蒭堪爱处,满阶芳草正纤纤”则点明了诗人对寺庙的喜爱之情。诗人凭借僧人的指引,穿越寒冷的岩石小路,来到了古老的香灯旁。古老的篆刻文字和香烟留下的余香等待着新的客人的到来。诗人对寺庙的赞扬与喜爱,表现在“须信苾蒭堪爱处”的表达中。整首诗以禅宗诗的语言风格,描绘了一个安静而庄严的寺庙景象,传达了作者对于禅宗境界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之情。
我本山中人,早信云无心。卷舒随清风,或作三日霖。十年江湖游,复识水之性。东西因地形,圆折初无定。却来阅世人,惟公多古风。用舍不系怀,略与云水同。还乘明月舟,西泝弄云水。云水远送迎,鸥鹭皆知己。我今与公别,亦若云水然。相望渺江湖,万里同青天。
滉白新牋卷線稜,刮青纤竹缠红藤。可怜子夜书帷下,一片圆光得未曾。
江南九月未飞霜,木叶萧萧已半黄。行遍疏山山下路,满山唯有桂花香。
临风摇白羽,揖月问仙娥。底事偏怀恨,于人故敛娥。眉头已如此,眼底奈渠何。料得中秋夜,动人应更多。
里苍负暄翁,聩然支离疏。饕虱缘缊袍,点缀颔下须。旁人劝翁扪,摇手一任渠。虱多转一疗,何庸事驱除。
仲秋八月旦,庭户入新凉。不露风骨句,愁人知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