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献寿词》

玉帛殊方至,歌钟比屋闻。
华夷今一贯,同贺圣朝君。

作者介绍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张仲素的生平

  张仲素 ,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宪宗时为翰林学士,后终中书舍人。其诗语言上十分清婉爽洁,悠远飘逸,少有庸作;题材上以写征人思妇的居多,也有描写宫乐春旅的作品。代表作有《春闺思》、《秋夜曲》、《玉绳低建章》、《 宫中乐五首》、《陇上行》、《秋思赠远》、《塞下曲五首》、《秋思二首》、《燕子楼诗三首》、《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等,其中以《春闺思》和《秋夜曲》为最著名。这两首诗都写思妇对戍边丈夫(征人)的绵绵情思:前者是在春天,此时“城柳袅袅,陌桑青青”,主人公正在采桑,但因为心有所思,惦念着远方的亲人(“昨夜梦渔阳”),以至“提笼忘采叶”(居然忘记了采桑叶);后者是在秋夜,此刻“漏水丁丁,轻云漫漫”,在微露的月光中思念丈夫,只觉得这夜何其漫长,秋夜里潜藏的虫儿又整夜叫个不停,主人公想到将要秋去冬来,于是向老天祈愿:“征衣未寄莫飞霜”,因为怕丈夫受冻。两首诗都写得极其传神逼真,感动人心。贞元十四年李随榜进士,与李翱、吕温同年。以中朝无援不调,潜耀久之,复中博学宏辞,始任武康军従事。贞元二十年,迁司勋员外郎,除翰林学士。时宪宗求卢纶诗文遗草,敕仲素编集进之。后拜中书舍人。仲素能属文,法度严确。魏文帝有云:“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此言得之矣。其每词未达而意先备也。善诗,多警句。尤精乐府,往往和在宫商,古人有未能虑及者。

作品评述

《献寿词》是唐代张仲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献寿词

玉帛殊方至,歌钟比屋闻。
华夷今一贯,同贺圣朝君。

中文译文:
贵重的玉石和丝绸自远方送来,歌声和钟声在屋里传来。
华夷之间的友好今天更加深厚,共同祝贺圣朝的君主。

诗意:
《献寿词》是一首祝贺圣朝君主寿辰的诗词。诗人以玉石和丝绸作为象征,表达了贵重礼品的远道而来,以及欢歌和钟声的喜庆氛围。诗中还强调了华夷之间的友好关系,表示各方臣民都共同庆贺君主的寿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庆贺场面和表达友好情谊,展示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盛世氛围。首句"玉帛殊方至,歌钟比屋闻"以玉帛和歌钟作为意象,形容寿礼的盛况,展示了财富和快乐的充实。第二句"华夷今一贯,同贺圣朝君"强调了华夷之间友好的现状,体现了唐代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形象。整首诗词优美流畅,用词简洁而富有韵味,表达了对君主的祝福和对盛世的赞美,展示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团结。

  • 《谢久轩蔡先生惠墨九首》

    抠衣忆初时,谨独拜明训。冥途方擿埴,夷轨忽发轫。始知颜四勿,于此道有进。敢云圣贤远,二字古心印。

  • 《大石》

    阳山青不断,阴壑路疑穷。鳌蝀凌松杪,骖棨历桂丛。隔云分野绿,穿月逗中空。胜绝流孤赏,疏钟殷梵宫。

  • 《早秋》

    秋入房栊夜渐长,纱厨笛簟怯新凉。萤光得意穿帘隙,桐叶知时拂井床。世事本来谁得鹿?人生何处不亡羊?灯前笑向吾儿说,又过铜匜半篆香。

  • 《偈颂一百五十首》

    山苍苍,水茫茫。直下是,非相当。整天玄戈甲,淬三要锋铓。举意非他物,回眸即故乡。好将马祖旧游地,题作渝州选佛场。

  • 《筠庄亭轩皆以筠名学士兄有诗次韵》

    种竹营巢老自如,渭川端不羡商於。松行外护遮凡木,莲叶平铺覆断渠。我辈方宜置丘壑,此君可共乐琴书。轩亭处处成清必,足了一生宁愿馀。

  • 《九月八日对菊》

    预向离边把一杯,黄花多意已能开。不忧风雨明朝阻,懒逐时人斗折来。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