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将缨上尘,来问雪山人。
世网从知累,禅心自证真。
境空宜入梦,藤古不留春。
一听林公法,灵嘉愿寄身。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復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八年,徴还秉政,早朝为盗所害,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宪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为盗所害,年五十八。补诗一首。
《夏与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是唐代诗人武元衡的作品。诗人与夏谈笑风生,与熊王寻问雪山之人。这首诗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诗中的"共将缨上尘,来问雪山人"意为诗人和夏、熊王一起蒙尘涂污,来拜访寻找真理的禅宗高僧。"世网从知累,禅心自证真"表示通过世间经验的积累,领悟到禅心自我证证明了真理的存在。"境空宜入梦,藤古不留春"意思是山林之境超脱、宜于入梦境,在禅修中能抛弃尘俗之念;同时,花藤古老而不显得繁花似锦的春季景色。
"一听林公法,灵嘉愿寄身"则表示诗人渴望倾听那位禅宗高僧的教诲,希望获得灵嘉(指高洁纯净之意)之境,倾注自身追求真理的心思。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追求和寻找真理的决心,描绘了山林的宁静与超脱之境,表达了诗人的向往和祈愿。
一路都岑寂,蓝坑分外荒。屋疏茅送月,壁密荻分霜。病趾催趺坐,残更妒晓光。暖寒无上策,来早借朝阳。
晓云狼藉。淡淡烟中日。柳絮欲飞无气力。满院绿阴清寂。熏篝香恋残煤。画罗衣试新裁。春尚有些寒在,银屏到晚慵开。
山林不可住,欲隐更何之。春去已多日,客愁无了时。斜阳依树下,明月到门迟。閒事谁消遣,陶潜一卷诗。
龙烛飞空雪渐无,光摇穷巷丽金铺。妓楼遽喜春生座,席户浑惊粟在肤。剡水不须乘兴去,饭山犹是作诗臞。自怜白发疎慵客,拥被高舂梦未苏。
九日三眠火力齐,五朝又报四眠时。辛勤一月方能茧,缲得成丝却卖丝。
孤山树槁神枯,一段底死工夫。脉脉不知机转,忽然嘴眼皆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