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逃袢暑,征徒盍少休。
病多全为老,醉极暂无愁。
雨气昏灯夜,蛬声古屋秋。
钱塘湖上路,到日与谁游。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夏夜闻雨》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夏夜听雨声,
早起的人何处休。
年老多病患,
喝醉了暂时无忧。
雨气笼罩夜晚,
蟋蟀声在古老的屋子里响,
走在钱塘湖上的路上,
到了黎明,与谁一同游玩呢?
诗意与赏析:
《夏夜闻雨》描绘了一个夏夜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于逃离炎热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首两句“夏夜听雨声,早起的人何处休。”表现了夏夜中的雨声,雨声的清脆悦耳,使得夜晚更加宁静。而早起的人却无处休息,暗示了诗人对于炎夏的厌倦,渴望摆脱燥热的愿望。
接下来两句“年老多病患,喝醉了暂时无忧。”诗人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病痛的困扰。年老多病的人们,通过酒精的麻醉能够暂时忘却病痛和忧愁,暗示了人们对于逃避现实的追求。
诗中的“雨气昏灯夜,蛬声古屋秋。”描绘了夜晚雨水的气息弥漫,昏暗的灯光和蟋蟀的鸣叫,使得古老的屋子里透露出秋天的气息。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安逸,与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钱塘湖上路,到日与谁游。”表达了诗人对于旅行和探险的向往。诗人站在钱塘湖上的路上,期待着黎明的到来,与谁一起游玩,暗示了对于未知和未来的渴望。
总的来说,方回的《夏夜闻雨》通过描绘夏夜的雨声和自然景物,表达了对逃避炎热和生活困扰的渴望,以及对旅行和未知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夫子清贫不耐冬,书斋还费纸重重。窗明晓日従教入,帐厚霜飚定不容。京兆牛衣聊可藉,公孙布被旋须缝。吴绫蜀锦非嫌汝,简淡为生要易供。
阳春被华旦,草木蒙恩私。沉沉幽兰,不得同其施。女萝托乔松,光彩纷葳蕤。游尘薄雄风,光景低郁仪。岩花落深涧,甘为井底泥。升沉固难量,宁复论高卑。佳人去已远,良遇安可期。流年易凋落荣盛能几时。促席具樽酒,不醉夫何为。
山僧种竹数千个,堂户清阴日日浓。从便寄栖天外凤,等閒梦化缽中龙。护余贝叶云无迹,刺破苔痕石有踪。老去要盟莲社约,一枝携取策龙锺。
僻地好泉石,何人曾陆沈?不知青嶂外,更有白云深。因此见乔木,几回思旧林。殷勤猿与鸟,惟我独何心。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弱岁弄词翰,遂叨明主恩。怀章过越邸,建旆守吴门。西圯阴难驻,东皋意尚存。惭逾六百石,愧负五千言。寄世知婴缴,辞荣类触藩。欲追绵上隐,况近子平村。邑有桐乡爱,山馀黍谷暄。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野竹多微径,严泉岂一源。映池方树密,傍涧古藤繁。邛杖堪扶老,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