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逝者若斯夫,不有耆儒孰共扶。
昭揭五条皆达道,由来一本不殊途。
圣贤奥义难穷尽,老笔名言妙写模。
我欲研硃同点易,先生肯位此中无。
方逢振,字君玉,淳安(今属浙江)人。逢辰弟。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歷国史实录院检阅文字、太府寺主簿。宋亡,于石峡书院聚徒讲学。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一二八七)诏朝,不赴,学者称山房先生。有《山房集》,已佚;今存《山房遗文》一卷。事见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
《峡塾讲中庸第二章诗》是宋代方逢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滔滔逝者若斯夫,
The flowing river of time, like this,
不有耆儒孰共扶。
Without the support of wise scholars, who can assist?
昭揭五条皆达道,
Illuminate the five principles, all leading to the Way,
由来一本不殊途。
Throughout history, the essence remains the same.
圣贤奥义难穷尽,
The profound wisdom of sages is hard to fathom,
老笔名言妙写模。
The wise pen writes marvelous words.
我欲研硃同点易,
I desire to study and comprehend the essence with ease,
先生肯位此中无。
Would the esteemed teacher be willing to guide me?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方逢振对《中庸》第二章的讲解和思考。诗中描述了时间如逝去的河流,没有智慧的耆儒(指有学问、有经验的长者)来共同扶持,则难以抵挡时光的冲刷。接着,诗人提到了《中庸》所揭示的五条原则,它们都通向道义的境地。作者认为,尽管历史不同,但道义的本质是不变的。
诗的下半部分表达了对圣贤智慧的敬佩和钦佩。圣贤的奥义是深不可测的,即使是老练的笔墨也难以完全表达其中的妙趣。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研读《中庸》的愿望,希望能够轻松地理解其中的真意,同时询问尊敬的老师是否愿意在其中给予指导。
整首诗词表达了对于《中庸》这一经典著作的推崇和探索的愿望。它强调了智慧长者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对于圣贤智慧的谦逊和敬畏。这首诗词通过对《中庸》的赞颂和思考,表达了对于道义和智慧的追求,并展示了作者对于学问的虚心态度。
东山石上茶,鹰爪初脱韝,雪落红丝磑,香动银毫瓯。爽如闻至言,余味终日留,不知叶家白,亦复有此不?
几树桃花相映开,主人归路入天台。凭谁寄语玄都观,前度刘郎不更来。
圣朝稽古,崇兹武经。礼交乐举,于神之庭。嘉粟旨酒,既乡芳声。永严列象,剑为簪缨。
一冬无雪麦方病,细雨迎春岁有望。愁见积阴连甲子,复令父老念耕桑。瘦田未足终年计,浊酒谁供清旦尝。赖有真人不饥渴,闭门却扫但焚香。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闲。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东风已绿瀛洲草。画楼帘卷清霜晓。清绝比湖梅。花开未满枝。长天音信断。又见南归雁。何处是离愁。长安明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