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炎炎暑气隆,危亭孤坐与谁同。
湖光淡荡涵残照,鸟影参差没远空。
消息浮生凭至理,破除烦暑赖清风。
明时不敢言招隐,自乐林泉慕远公。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夏日薰风亭作》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诗词。这首诗以夏日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炎炎夏日里坐在薰风亭上的孤独和清凉之感,同时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修身养性的思考。
诗意:
《夏日薰风亭作》表现了作者在炎热的夏季里,远离尘嚣,独自坐在薰风亭上的心境。诗中描绘了湖光淡荡、鸟影参差的美景,以及清风带来的清爽和解脱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清凉和宁静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修身养性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夏日的景象,通过对湖光和鸟影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变化。其中的“湖光淡荡涵残照,鸟影参差没远空”一句,通过描绘湖光和鸟影的动态,展示了景色的变幻和多样性,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夏日的清新和活力。
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修养身心的思考和追求。诗人提到“消息浮生凭至理,破除烦暑赖清风”,表达了他通过顺应自然和遵循道理来摆脱烦躁和困扰的愿望。这种思考和追求表现了作者对内心平静和心灵净化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最后两句“明时不敢言招隐,自乐林泉慕远公”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远古先贤的仰慕。他虽然渴望隐逸,但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因此他选择在心灵上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远离尘嚣的意境。这种对远古智者的向往和赞美,体现了作者对高尚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夏日薰风亭作》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清凉和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修身养性和隐逸生活的思考和追求。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给人以清凉和宁静的感觉,同时也传递了对内心平静和高尚境界的追求。
洛阳城里一愚夫,十许年来不读书。老去情怀难状处,淡烟寒月映松疏。
华榱壁珰,有声椒殿。备物来陈,多德式焕。日册日实,是刻是互。闰举以行,皇矣懿典。
榉柳林边候吏迎,血涂草棘虎纵横。分明身在朝天驿,惟欠嘉陵江水声。
白日还垂照,圜扉始被恩。西河筑休馆,东岱已归魂。无复鬓毛旧,只应皮骨存。感时心寸折,逢客泪双痕。冤讶秦城重,狱看汉吏尊。江淹书欲上,杜笃诔何论。往哲犹闻累,余生忽见原。秋风解网后,洒涕叙凉温。
绿鬓两科好,丹心一片忠。言言开国体,蹇蹇匪渠躬。夜谓鸳行底,能持鲠论公。象台死得所,万古忆清风。
山侗稽首,自别姚仙。思心度日如年。即此清清雨霁,遍润芝田。伏惟神明协相,处安闲、法体 然。钰如昨,荷寻常留念,书信相传。辄有微言相恳,谭仙去相邀,鹤羽翩翩。傥若携云光访,感激难言。些儿闲中闲事,待贤来、面罄不宣。山侗拜,上玄中玄玉座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