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夏日闲书墨君堂壁二首》

归来山中住,便作山中人。
冠带亦自闲,累月不首身。
散发层岩阿,濯足清涧滨。
石藓黏简册,松风堕衣巾。
乡里多旧游,不厌过从频。
山肴与野釀,待我如佳宾。
有召即走赴,爱其爱我真。
常巩礼数乖,取问吾交亲。
正此一夏乐,忽兹遘萧辰。
还愧拥千骑,又走西道尘。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夏日闲书墨君堂壁二首》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归来山中住,便作山中人。
冠带亦自闲,累月不首身。
散发层岩阿,濯足清涧滨。
石藓黏简册,松风堕衣巾。
乡里多旧游,不厌过从频。
山肴与野酿,待我如佳宾。
有召即走赴,爱其爱我真。
常巩礼数乖,取问吾交亲。
正此一夏乐,忽兹遇萧辰。
还愧拥千骑,又走西道尘。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文同回到山中生活的情景和心境。他选择在山中安居,成为一个真正的山中人,不再受束缚。他的头上冠带也变得自由自在,多个月不再系在头上。他在山的岩石上放松着发丝,洗涤着脚步于清澈的涧水边。石上的苔藓黏附在他的笔简上,松树的风吹落了他的衣巾。他的故乡有很多老朋友,过来的频率也不会让他感到厌倦。山中的食物和野外酿造的酒都像招待他贵宾一样等待着他。只要有人召唤,他就会去赴约,因为他真心爱他的朋友,也希望他们爱他。他常常违背常巩的礼数规范,随心所欲地与朋友交往。他正享受着这个夏天的快乐,但突然遇到了萧辰(指北方的寒风),让他感到短暂的失落。尽管如此,他仍然愧疚地离开了千骑(指朝廷的官员们),重新踏上西方的尘土之路。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作者返璞归真、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他回到山中住宿,融入山的环境,摆脱了尘世的束缚。诗中的描写生动而细腻,通过对山中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作者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作者以山水为依托,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朋友间真诚交往的追求。他愿意以山中人的自由身份,与朋友们分享山中的美食和美酒,表示对友谊的珍视和真心相待。诗的结尾突然出现了萧辰,给人一种不安和离别的感觉,但作者并未被囚禁于其中,他仍然选择自由地离开,并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生活方式。

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朋友间真挚情感的重视。整篇诗情绪平和,意境清新,描绘了自然山水与人的和谐共生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友情和返璞归真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词以其朴实、自然的表达方式,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思考的空间。

  • 《观村中祷雨三首》

    十里不同云,五里不同雨。天台白茫茫,乃尔多肺腑。人言蛟友神,象类可以取。蛇虫当此时,行路谁敢侮。飞腾信有术,忍待号者苦。咄哉神禹功,浩荡流万古。

  • 《嘉靖宫词八首》

    考鼓吹笙送上清,醮坛将罢日初生。太平元老偏承宠,召听钧天广乐声。

  • 《和孟郊韵》

    修顶磨穹苍,云烟杂古床。僧饭钟声远,仙风桂子香。老桧有寒操,怪石多冷光。俯瞰城郭人,衮衮名利场。

  • 《清明》

    淡烟疏雨晴明日,飞絮落花游子心。燕话春愁初睡起,一帘草色暮池深。

  • 《得道阳》

    正月寒威渐渐回。灵花九叶向东开。玉液流时专益气,宝芝采处物生*。养就重阳现两脸,蟠桃嫩脸笑琼钗。七魄三尸随腊去,五方九转逐春

  • 《少年行二首》

    六郡良家三辅豪,千金鞍马百金刀。也知侯印寻常事,不分秋来太白高。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