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

每叹西湖境未殊,向来人物有还无。
红蕖绿竹浑相得,明月清风亦不孤。

作者介绍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作品评述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是宋代汪莘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夏日在西湖的闲居中所感受到的美景和宁静的心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每叹西湖境未殊,
向来人物有还无。
红蕖绿竹浑相得,
明月清风亦不孤。

诗中的诗意表达了作者的感叹之情,他对西湖的景色和人文环境感到无比的赞叹和惋惜。作者对西湖的美景和人物的存在与否产生了疑问,似乎在暗示西湖曾经的繁华和辉煌已经逝去,现在的西湖是否还有那些曾经的文人墨客和风景胜地。

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首先,诗中的"西湖境未殊"表明作者认为现在的西湖景色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者说相对过去已经有所减损。这种感慨和叹息也是对时间流转和社会变迁的一种感知。

其次,作者提到了"红蕖绿竹",这些景物的描绘给人一种和谐美的感觉。红蕖和绿竹相得益彰,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景象,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秩序井然。

最后,作者提到"明月清风",这两个词语使人联想到宁静和明净的意象。明月和清风都是自然界中纯洁、清新的象征,它们的存在使得诗中的景色更加美丽,也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受。

综合起来,这首诗词以简洁、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夏日西湖闲居中的心境和对西湖景色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中透露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整首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和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美和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 《征妇词十首》

    去时儿在腹,忽已语嚘哑。何日番休了,迎爷两手叉。

  • 《绮寮怨(题写韵轩)》

    绛阙珠宫何处,碧梧双凤吟。为底事、一落人间,轻题破、隐韵天音。当时点云滴雨,匆匆处,误墨沾素襟。算人间、最苦多情,争知道、天上情更深。世事似晴又阴。罗襦甲帐,回头一梦难寻。虎啸崎嵚,护遗迹、尚如今。斜阳落花流水,吹紫宇、澹成林。霜空月明,天风响、环佩飞翠禽

  • 《登马鞍山感述》

    汲水堤边杨柳花,东风吹散五侯家。江南一去繁华远,梦觉青山自煮茶。

  • 《吴中友人惠蟹》

    秋水江南紫蟹生,寄来千里佐吴羹。楚人欲使衷留甲,齐客何妨死愿烹。下筯未休资快嚼,持螫有味散朝酲。定知不作蟛蜞悮,曾厕西都博士名。

  • 《游宋兴寺东岩》

    几年不到东岩下,旧住僧亡屋亦无。寒日萧条何物在,朽松经烧石池枯。

  • 《次韵龙学丈》

    水色山光入画屏,浩然相对自由身。芳菲莫恨无情去,天地常藏不尽春。傥得江河化酒醴,何须瓦砾点金银。花开花谢两休问,且向樽前一笑频。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