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狎鸥亭诗》

海雁桥边绿水深,绝无尘土近花阴。
忘机不管人知否,自有溪鸥信此心。

作者介绍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狎鸥亭诗》是宋代夏竦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狎鸥亭诗

海雁桥边绿水深,
绝无尘土近花阴。
忘机不管人知否,
自有溪鸥信此心。

译文:
在海雁桥旁,绿水深沉,
绝无尘土飞扬至花荫。
忘却尘世琐事,不顾人间是非,
只有溪鸥明白我的心意。

诗意:
《狎鸥亭诗》以自然景色和心灵境界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向往。诗中描绘了海雁桥旁的绿水深邃,没有尘土飞扬扰乱花荫,暗示了一种宁静、清幽的环境。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琐事的忘却,不计较他人对自己的评判和理解,只有溪鸥能够理解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赏析:
《狎鸥亭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的追求。诗中的海雁桥、绿水和花阴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氛围,给人以宁静、静谧之感。诗人通过弃绝尘世琐事、忘却世俗的态度,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超脱尘嚣的心境。同时,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溪鸥相比,暗示了溪鸥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能够真切理解他的心意,传递一种超越语言和世俗的默契和共鸣。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交融,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的向往和对纷扰世事的抛却。通过与自然元素的结合,诗人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鼓励人们拋却烦恼,寻求内心的宁静,追求自由和超越。

  • 《即事》

    小阁凭栏望远空,天河横贯斗牛中。他年鼓角榆关路,马上遥看与此同。

  • 《野犬行》

    野有犬,林有鸟。犬饿得食声咿鸣,鸟驱不去尾毕逋。田舍无烟人迹疏,我欲言之涕泪俱。村南村北衢路隅,妻唤不省哭者夫,父气欲绝孤儿扶。夜半夫死儿亦殂,尸横路隅一缕无。鸟啄眼,犬衔须,身上那有全肌肤。叫呼伍伯烦里闾,浅上元不盖头颅。过者且勿叹,闻者且莫吁。生必有死

  • 《夏与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

    共将缨上尘,来问雪山人。世网从知累,禅心自证真。境空宜入梦,藤古不留春。一听林公法,灵嘉愿寄身。

  • 《除夜寄罗评事同年》

    除夜在天涯,共君同忆归。梦中倾寿酒,堂下着斑衣。腊雪通宵舞,梅花到处飞。更堪洞庭宿,愁思倍依依。

  • 《紫溪庄舍读癸丑壁间旧题转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屈指友于,祗今存几。自仲之去,失此奇伟。言不腾情,心旌愤悱。哀哉苍天,雨泪如洗。

  • 《寄韩卷院南涧常伯之子》

    每思南涧一凄然,不见风骚二十年。子厚犹能记先友,审言且喜有家传。蜩螗声乱无遗响,山水人亡有绝弦。海内可能无法眼,直须参取祖师禅。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