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挈军持去,丁宁费耳提。
汝宁缓化坞,吾欲救蔬畦。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是刘克庄所写,名为《夏旱五首》,属于宋代。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奴挈军持去,
丁宁费耳提。
汝宁缓化坞,
吾欲救蔬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夏季旱灾的场景,并表达了诗人对农田的关切和渴望为农民解困的愿望。诗中出现的人物和地名是象征性的,代表了农民和农田的困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夏季旱灾的关注和对农田的关怀。诗中的"奴"和"丁"是指农民,"军"和"耳"则象征着他们辛勤劳作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帮助农民度过干旱困境的愿望。
诗中的"汝宁"和"化坞"可以理解为代表农田的地名,蔬畦则是指种植蔬菜的田地。诗人希望能够解救农田中即将枯竭的蔬菜作物,这体现了他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和对农业的重视。
整首诗词通过简短的描述,勾勒出了旱灾所带来的困境和诗人的担忧之情,同时也折射出宋代社会对农业的重要性。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农业的关注,展现了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情感。
自古归来引,于今遂隐篇。棋灯荧夜观,歌板聒春船。陈迹空华似,佳城露草边。寂寥鸡黍约,望眼一潸然。
好事怜春老,无愁耐日长。炉烟惊扇影,酒面舞花光。照水云容懒,移床竹意凉。更烦红槿帽,促拍打山香。
拂衣久欲求三径,窃食聊须把一麾。世路贱贫从所好,老年胸臆固无奇。樊笼偶得沧洲趣,芜纇难酬白雪辞。督府繇来恩礼厚,每容商也与言时。
天子昔封禅,吾叔从金舆。回首泰山下,出建双隼旟。来寻观鱼台,遂远承明庐。当时十五咏,萤照墨石书。
淮山谁言鲺滞人,少雁求群正如许。先生掉头嗟奚为。要著行缠抱琴去世。径须折折楖栗杖,吾曹穷措有妙处。时时携钵过桥来,白头看打僧伽鼓。
三秋湖舫话离群,百里还家傍海云。今日耶溪秋信至,抽残荷叶未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