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西斋秋感二十首》

灵运永嘉日,玄晖宣城时。
池草既清唱,窗岫亦妍辞。
郡胜山水媚,心赏良足怡。
庙廊有颜沈,味合深己知。
桐濑较二□,川岭信复奇。
拙陋方二谢,岂不粗能诗。
兵革值迁变,衣冠逢乱离。
已矣莫我识,怅焉归棹迟。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西斋秋感二十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西斋秋日的感受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灵运永嘉日,玄晖宣城时。
池草既清唱,窗岫亦妍辞。
郡胜山水媚,心赏良足怡。
庙廊有颜沈,味合深己知。
桐濑较二□,川岭信复奇。
拙陋方二谢,岂不粗能诗。
兵革值迁变,衣冠逢乱离。
已矣莫我识,怅焉归棹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作者身处西斋秋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意境。

诗的开篇,灵运永嘉,玄晖宣城,描绘了一种祥和而宁静的氛围。接着,作者以池草清唱和窗外山岭的妍辞来形容西斋的宁静和美丽。这些景物映衬出郡胜山水的媚态,使作者的心灵得到满足和悦意。庙廊有颜沈,味合深己知,表达了作者对古老文化和庙堂之雅的喜爱和认同。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桐濑和川岭的景色,以及作者对它们的赞叹。桐濑和川岭的描绘使诗词增添了一种自然奇异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情的谦逊和对时代动荡的感叹。作者自称拙陋,却问道“岂不粗能诗”,表明他对自己的诗才有一定的自信。然而,兵革和衣冠的变迁,使得他的才华无法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发挥。最后两句“已矣莫我识,怅焉归棹迟”,抒发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对归乡迟延的感慨。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思索。它以简练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带给读者一种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归家 [一作赵嘏诗,题作《到家》。]》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 《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

    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泗滨石,泗滨石,今人不击古人击。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乐工。乐工虽在耳如壁,不分清浊即为聋。梨园弟子调律吕,知有新声不如古。古称浮磬出泗滨,立辨致死声感人。宫悬一听华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果然胡寇从燕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 《嘉泰二年恭上太皇太后尊号八首》

    荡荡天门,金铺玉户。采旄翠旌,流苏葆羽。千官影从,迺导迺辅。都人从亲,填道呼舞。

  • 《黄葵》

    昔年南国看黄葵,云鬓金钗向后垂。今日林容篱落下,秋风寂寞两三枝。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修造工夫已辨,龙神土地亦安。因甚水云来往,尚如月晓星残。

  • 《挽郑夫人二首》

    昔事征西幕,年年拜寿闱。那知丹旐至,曾劝板舆归。元帅抛金印,诸生返布衣。感恩惟有泪,来向路傍挥。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