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崦东冈取次行,倚松小立又诗成。
山风溪月宝无价,牧笛樵歌画有声。
半顷莱田供伏腊,一间茅屋老升平。
未知沮溺今何似,却怕诸生问姓名。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西崦》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西崦东冈取次行,倚松小立又诗成。
山风溪月宝无价,牧笛樵歌画有声。
半顷莱田供伏腊,一间茅屋老升平。
未知沮溺今何似,却怕诸生问姓名。
中文译文:
在西崦的东冈上行走,我取次停下,倚靠在一棵松树旁,又完成了一首诗。
山风、溪水和明亮的月光都是无价之宝,牧笛和樵歌像画一样有声有色。
半顷莱田供奉着农历十二月的祭祀,一间茅屋见证了岁月的老去和平凡的生活。
不知现在的痛苦困顿与过去相比如何?只是担心诸位学子会问起我的名字。
诗意和赏析:
《西崦》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西崦的景色和作者心境,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中的西崦是一个山野间的地方,作者在此行走,感受到山风和溪水的美妙。他在一棵松树旁停下来,恍然间完成了一首诗。这表明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灵感和感受能够促使他创作出优美的诗句。
诗中的山风、溪月被赋予了宝贵无价的价值,这种赞美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敬畏之情。而牧笛、樵歌则象征着生活的声音和节奏,以及农村的宁静与和谐。
接着诗中描绘了半顷莱田,这里供奉伏腊的祭祀,寓意着尊重传统和敬畏神灵。一间茅屋见证了岁月的流转,承载了平凡而宁静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推崇。
最后两句"未知沮溺今何似,却怕诸生问姓名"表达了作者的思虑和困惑。作者不知道现在的困顿和沮丧与过去相比如何,同时他也担心诸位学子会问起他的名字,这或许是对自身经历和成就的反思和自卑。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和生活中的琐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对艺术的追逐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这种寓意和感悟使得《西崦》成为一首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诗词作品。
高义从来盖里闾,枌榆社底得新居。萱堂秀骨松难老,兰砌清才玉不如。天产宝芝彰瑞应,地灵妙相纪生初。定知继展调元手,不负平生万卷书。
燕生松雪地,蜀死葬山根。诗僻降今古,官卑误子孙。冢栏寒月色,人哭苦吟魂。墓雨滴碑字,年年添藓痕。
结约登临百里深,流连风雨一窗阴。新寒镫火照清梦,绝静山林生古音。此日与君相别处,有天知我不言心。归途步步须回首,苍壁擎云几万寻。
江路何迢远,乘舟亦自劳。篷疎霜气入,港狭水声高。旅食无兼味,行装只缦袍。楫师催客起,初日上林皋。
相逢纵酒又连旬,醉倒谁知主与宾。舌在莫谈当世事,眼明仍是故乡人。不愁春与花俱减,但恨君如我更贫。淮上风烟随分好,他年准拟作比邻。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