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崖翠壁数千尺,绝顶僧房三四间。
老树倚岩岩倚屋,白云飞去又飞还。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西岩寺》是宋代于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西岩寺》中文译文:
丹崖翠壁数千尺,
绝顶僧房三四间。
老树倚岩岩倚屋,
白云飞去又飞还。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座名为西岩寺的寺庙。诗人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寺庙的景象。
首先,诗人提到了丹崖翠壁,形容了寺庙所在地的壮丽景色。丹崖代表了红色的崖壁,翠壁则暗示了壁面上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这种对比使得整个景象更加鲜明,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生机。
接着,诗人提到了绝顶僧房。绝顶意味着僧房位于山峰的最高处,寓意着寺庙的高远和卓越。僧房的数量不多,只有三四间,进一步强调了僧房的稀有和特殊性。这也暗示了寺庙的清静和僧人们的修行生活。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老树和白云作为描写对象。老树倚岩,岩倚屋,展现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生。老树倚岩,不仅体现了树木的坚韧和生命力,也暗示了寺庙的历史悠久和经久不衰。白云飞去又飞还,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幻无常,与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慨相呼应。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寺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与共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寺庙的景色、历史和氛围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于时间流转和生命变化的思考。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宁静、博大和生命的意义。
江南一枝春,岁久暗香灭。怪得深夜寒,荒村映残雪。
苍苍烟月满川亭,我有劳歌一为听。将取离魂随白骑,三台星里拜文星。
很石惊涛枕席喧,长江蛟鳄屡垂涎。早知行路难如此,何似修涂稳著鞭。
幽人问水更携琴,好傍清池发妙音。曲径横穿花意密,重台斜拂竹情深。荒笼媚菊含金笑,疏木寒禽弄玉吟。欲攀艳日留歌席,纵迫归心恋暮岑。
烟冷浑沾水,溪清可数鱼。鸦翻千点墨,雁草数行书。今日征帆下,前年上国初。诗盟寒复讲,无酒兴何如。
蠢蠢黄金初脱后。暖日飞绵,取次黏窗牖。不见长条低拂酒。赠行应已输先手。莺掷金梭飞不透。小榭危楼,处处添奇秀。何日隋堤萦马首。路长人倦空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