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非真偶有之,倏无合悟本无时。
伯夷季札轻千乘,肯着春风护柳枝。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戏书》是方回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有非真偶有之,
倏无合悟本无时。
伯夷季札轻千乘,
肯着春风护柳枝。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一种哲学思考,探讨了世间事物的本质和真实性。诗人认为万物的存在并非永恒不变,而是暂时而偶然的。理解真相的时机并不是永远存在的,它来去匆匆,无法预知。诗中提到了伯夷和季札,他们两人都是古代中国的贤臣,但他们对权势和荣华富贵不以为意,宁愿轻负千乘(指官职较高的车马),象征着超脱世俗的态度。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愿意以春风之力,保护那些柔弱的柳枝,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珍爱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朴素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方回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诗人认为万物的存在并非永恒的真实,而是短暂而偶然的,暗示了万物变幻无常的本质。他提出了人们在追求真理时面临的困境,真理的把握并非时时刻刻都可能发生,它是瞬息而逝的,需要时机和悟性的结合。通过引用伯夷和季札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对超脱名利的追求,暗示了对高尚品德和内心自由的向往。最后两句以春风护柳枝的意象,传递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保护与珍爱之情,对纯洁与柔弱的事物的呵护。整首诗词意境深远,启示人们在瞬息万变的世间中,应保持内心的坚定和追求高尚的品德。
周邦咸喜,式歌且舞。于时语语,厥声载路。
芳节未晼晚,名园好澄霁。停车没径苔,移席傍丛筀。蝶粉留红房,蜂须抱香蔕。微波生酒杯,轻吹拂衣袂。何当名教乐,况复昌时世。归鞍惜馀欢,阳鸟不可击。
群胡束手仗天亡,弃甲纵横满战场。雪上急追奔马迹,官军夜半入辽阳。
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凭人寄向江陵去,道路迢迢一月程。未必能治江上瘴,且图遥慰病中情。到时想得君拈得,枕上开看眼暂明。
月到中秋故故无,今霄月好莫渠孤。旧传月径圆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
君不见大鹏与{誉言换鸟}鸠,自适俱是逍遥游。又不见大椿视朝菌,一修一短终期尽。况乎秋豪为大泰山小,莫寿殇子彭为夭。漆园老子超众作,立论虽奇定非矫。凫胫从短鹤胫长,蛮触亦能成战场。誉尧非桀两置之,读书博簺俱亡羊。世人颠倒名利途,跻攀分寸争锱铢。河伯犹惊北海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