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西山》

西山映水碧潭潭,楚老长谣泪满衫。
但道使君留不得,那知青更忆江南。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西山》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西山映水碧潭潭,
楚老长谣泪满衫。
但道使君留不得,
那知青更忆江南。

中文译文:
西山倒映在碧绿的潭水里,
楚老唱着长谣,泪水满布衫。
虽然我说使君留不住,
却不知道青年更怀念江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西山的美景和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中的西山映水碧潭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西山的倒影在碧绿的潭水中映出,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接着,楚老长谣泪满衫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楚老指的是楚国的老人,长谣代表了江南地区的民歌。这里的楚老长谣是指江南地区的老人唱着江南的民歌,而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思乡之情,泪水满布衫。这表明诗人在西山之外,听到了那些老人唱着江南的歌声,感受到了他们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然后,诗人说道使君留不得,表明他无法使江南的美景停留在眼前,也无法让江南的人们留在这里。这句话抒发了诗人对江南之行的遗憾和无奈。

最后,诗人叹道那知青更忆江南,青年们更加怀念江南。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不仅仅是老人的感觉,年轻人同样对江南充满了眷恋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西山和江南之间的联系,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景物的描绘和人物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无奈,以及对江南之行的遗憾和思考。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示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深情。

  • 《赠欧道士卖茶》

    静守《黄庭》不炼丹,因贫却得一身闲。自看火候蒸茶熟,野鹿衔筐送下山。

  • 《登楼》

    高阁成长望,江流雁叫哀。凄凉故吴事,麋鹿走荒台。

  • 《清平乐》

    明虹收雨。两桨能吴语。人在江南荷叶浦。采得苹花无数。梦中舞燕栖鸾。起来烟渚风湾。一点愁眉天末,凭谁划却春山。

  • 《二十四日看山》

    日日凭舆看远山,不知行处是峰峦。他山亦有痴人看,却向侬家行处看。

  • 《送邹元升归安福》

    我昔见子卢溪南,烟如玉雪照晴岚。子今访我南溪北,凛如騄骥成骨骼。袖中文字细作行,读来病眼生寒光。炎新句子入时样,故应破阵翰墨场。春风春雨春山路,喜子能来愁子去。故人一别二十年,且对青灯夜深语。

  • 《温其示梅诗用韵为谢兼简士特》

    可喜刘郎鬓未霜,能容宋玉近东墙。自知老眼无春事,谁意穷途得放光。前日桃园真有路,何时兰室可无香。便须一醉经千日,免和人间寸寸肠。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