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今已归,孟夏饶草莽。
积雨树阴成,新晴渚蒲长。
前山涧水喧,隔竹黄鹂响。
一径度乔林,涓流会心赏。
野静閴无人,萧条成独往。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喜晴》是宋代张嵲的一首诗词,描述了春天转入夏季的景象和作者对自然美的赞叹。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阳春已经过去,现在是孟夏,草木茂盛。连绵的雨水让树荫更加浓密,晴朗的天空映照在水面上。前山的溪水流淌,竹林间传来黄鹂的鸣叫。我沿着一条小径穿过高大的树林,欣赏着清澈的溪流。野外静谧无人,我独自走过,感受到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诗意:
《喜晴》描绘了春夏交替的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描写阳光明媚、草木茂盛的景象,以及流水潺潺、鸟鸣啁啾的声音,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美好景致。然而,诗末描述的寂静和孤寂,则带给读者一种萧条和凄凉的情绪,使整首诗具有一种深沉的意境。
赏析:
《喜晴》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春夏交替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如阳春、孟夏、积雨、树阴、新晴、渚蒲等词语,以及涧水喧、黄鹂响、乔林、涓流等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春夏之间的转变和自然界的景色变化。
诗词的结构简洁明快,行文流畅自然。从阳春到孟夏,从积雨到新晴,再到前山的溪水和竹林中的黄鹂声,每个描写都是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而最后两句以野静閴无人、萧条成独往的描写,给整首诗增添了一抹凄凉和寂寥之感。
通过《喜晴》,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季节变迁的敏感感受。这首诗词以简洁的笔触和准确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多变,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共鸣。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想象出明媚的阳光、茂盛的草木、潺潺的溪水和鸟儿的歌唱,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在寂静和孤独中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词给人一种清新、舒适、凄美的感觉,让人沉浸在自然美景之中,同时也引发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的思考。
舴艋填芳渚,秋千闹粉墙。人争桃李节,吾忆藕花凉。
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客星沈夜壑,钓石俯春流。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
于穆明祀,莫如报功。灵之利泽,惠我无穷。齐以条志,币以过衷。抚宁四极,永锡登岂。
菊翁去后菊园荒,寿不如花尽自香。进学解成谁贝锦,题舆字湿已黄粱。众流出壑三秋暮,明月照松千仞罔。冷落僧炉数间屋,但留名节付贤郎。
翠葆扶疏傍药阑。乱红飘洒满书单。清明时节又看看。小雨勒成春尾恨,东风偏作夜来寒。琴心老尽不须弹。
当年辞气压朱云,老作皇家谏诤臣。章疏罢封无事日,朝廷犹惜直言人。题诗野馆光泉石,讲易秋堂动鬼神。棘寺下僚叨末路,斋心唯愿秉陶钧。